第486部分 (第1/4页)

病�3月24日,安卡拉和莫斯科发表公报,确认一旦土耳其或俄国任何一方被迫为保卫各自的领土而进行战争,1925年的互不侵犯条约仍然有效。6月22日,土耳其政府得悉德国侵犯苏联后,当即宣布严守中立;但希特勒的广播演说揭露了苏联对海峡的企图,土耳其对苏联的怀疑于是又油然而生,群众的情绪“肯定是反俄而且是非常激烈的”。土耳其报纸对苏联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对塔斯社在一星期后否认希特勒的指责表示怀疑。李维诺夫在一次广播演说中谈到“有些国家仍然在幻想保守中立和迷信同希特勒搞互不侵犯条约之中过着可怜的半独立的日子”。这又激起了土耳其报纸迸发“你也如此”的反击和对这种“鄙词俚语”的强烈谴责。《泰晤士报》8月1日一篇社论更使土耳其新闻界愤怒。社论中有一段说:

如果要使过去二十年的混乱局面不再重演,如果要使弱小国家不再遭受经济灾难或强暴的袭击,东欧的领导问题是个基本问题。这个领导也只能落在德国或俄国的肩上。……可以设想,俄国将象美国那样,不会置身事外而不参加准备进行的……有关欧洲将来秩序问题的讨论。

英国是否要同俄国重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同它所订关于海峡和伊斯坦布尔问题的种种协议(《新晨报》询问)?一个掌握了近东领导权的俄国将会提出陆海军基地的要求,使它能贯彻这一任务。《泰晤士报》的文章必须作出明确的解释。它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可以彻底破坏土英友谊基础的。

但在8月10日,苏联和英国驻安卡拉大使提交了各该政府旨在向土耳其政府再次保证的政策声明:

1。 '他们'重申忠于蒙特勒公约,并向土耳其政府保证,他们对海峡既无侵略意图,也无任何要求。

2。 '他们'愿意认真注意土耳其共和国的领土完整。

3。 '他们'完全理解土耳其政府不愿被卷入战争的心愿,但与此同时,准备在土耳其一旦遭到欧洲任何一个强国进攻时给予各方面的援助。

土耳其报纸密切注视着俄国战役的进程,亚尔钦的报纸《新闻报》甚至在8月27日重提了曾经流传一时的土苏友好问题,虽然措辞是谨慎含蓄的。然而,英苏于8月最后一周入侵波斯,引起了普遍的批评。《黎明报》显然是认为英苏入侵多少有些理由的唯一报纸;而那些自从土耳其和德国订立条约以来显然采取亲德路线的报纸,当然要充分利用这一事件。当11月下半月乌克兰前线情况好转的消息传来时,土耳其的新闻报道表现出同情苏联的新方针。塔斯社审慎地反映了这些有利的评论,而三艘从巴统装载二万五千吨石油的俄国油船由俄国军舰护送进入博斯普鲁斯海峡后到达伊斯坦布尔,使土耳其对俄国的友情进一步受到鼓舞。为了政治和经济上的理由,这批石油的到达对改善土苏关系真是适得其时。土耳其的石油供应已降到最低限度,罗马尼亚的石油不再运来,部分是由于罗马尼亚害怕苏联潜水艇在黑海中途拦截,部分是因为罗马尼亚要土耳其承担海上运输风险并以土耳其棉花作为交换,不然就拒不运送,而土耳其过去曾向苏联要油也无效果。

冯·巴本在1942年1月5日写给德国外交部的信中估量土耳其的态度说,伊诺努总统最近曾向他保证:土耳其最关心的是“消灭俄国巨人”,土耳其目前的中立是有利于轴心国的,要不然,英国海军就可以在黑海支援俄国人;至于参加保卫欧洲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问题,土耳其正在极其认真地研究之中。艾登最近曾访问莫斯科(1941年12月22日至25日),于是德国的广播在土耳其诽谤活动的配合下,声称他已答应苏联在波斯北部和土耳其自由行动,并允许它控制海峡。冯·巴本报告说,从他同萨拉若卢和外交部秘书长努曼·梅内门吉奥卢的谈话看来,土耳其政府很容易相信轴心国的说法是真实反映苏联的要求的。另一方面,同盟国的消息则称,土耳其驻莫斯科大使的报告(他曾陆续得悉艾登谈话的内容)、艾登1月6日在下院的发言以及英国大使休·纳奇布尔…休格森爵士从莫斯科回到安卡拉后于1月10日同萨拉若卢的会谈,都再次使土耳其的官方舆论放心;但是土耳其却又因斯塔福德·克里普斯爵士的演说而惶惶不安起来,斯塔福德·克里普斯爵士在1月16日辞去驻莫斯科大使的职务,回到英国后强调苏联的作战规模和国内有必要作出相应的努力。他的警告联系到当时远东战役的悲惨历程以及隆美尔在利比亚反攻的得逞,这使土耳其人听起来是个不祥之兆。

'克里普斯说,'毫无疑问,如果我们胜利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