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部分 (第1/4页)

畔壤�娼�玫奖U希�饧宜罩泄�窘�匦鹿芾碇卸��泛湍下��贰T谡飧鎏跫�拢�泄��诼�藁竦猛耆�闹魅ā�

2 月11日,丘吉尔在这份由苏美提出的协定草案上签了字。从此以后,苏联代替中国作为处理日本问题的三强310 之一,虽然在1945年8 月9 日之前它并没有对日宣战。

到1945年夏季中期,一些事态的发展使得同盟国急需进一步明确它们在日本问题上的基本目标。在开罗宣称的无条件投降对日本来说将意味着什么,关于这一问题既没有达成协议,也没有进行过解释。然而美国政府已经决定,如果日本军队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这并不意味着要日本完全毁灭。而且,美国相信,如果让日本人民和日本政府了解无条件投降并不必然意味着消灭他们,那么,有可能他们会立即投降。这样一投降,就可以免得对日本本土进行牺牲重大的正面进攻。因此,发表这样一个公开声明是否适当的问题,就同使用原子弹的问题一起来讨论了。1945年7 月2 日,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向杜鲁门总统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其中包括拟向日本人发出的一件文告的草稿,这个文告阐明无条件投降的含义,给日本人一个投降的机会,并警告他们说,如果他们不立即投降,战争将加速并加强。当时杜鲁门和他的内阁同意,如果原子弹试验成功的话,这个文告应在使用原子弹之前发出。

当时还同意,这项声明应由主要的同盟国一同倡议。l945年7 月16日,在新墨西哥试验原子弹成功了,第二天消息就传到了波茨坦。7 月17日至18日,将情况详细地告知了丘吉尔;又在24日较简要地告知了斯大林。鉴于这一惊人的新情况,在丘吉尔向杜鲁门提出反对坚持要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杜鲁门就寻求英国和中国的赞同;他在波茨坦得到了它们的同意,发表了波茨坦公告。由史汀生草拟、经过杜鲁门和贝尔纳斯修改的草案,在波茨坦交给丘吉尔看,丘吉尔提出了一些建议。然后,又将草案交给蒋介石,征求他的同意。杜鲁门在7 月26日晚上得知他们同意的消息后,立即将文件发表,作为“波茨坦公告”。同时,将文件的一份811 副本由特使送交莫洛托夫。莫洛托夫打电话要求将公告推迟两三天发表:当他得知公告已经发表时,他大为不安,并抗议说应该事先同他商量一下。

1945年7 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一方面呼吁日本投降——要不然它就要遭到“完全毁灭”;另一方面明确地阐述了同盟国关于战后日本问题的目标。公告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及充分之保证”(第十三条)。再往前看,公告要求铲除军国主义分子和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权威和势力,建立一个和平、安全和正义的新秩序(第六条)。公告进一步规定,必须摧毁日本发动战争的力量(第七条),所有战犯必须受到严厉的惩处(第十条),日本的主权应该限制在本土四大岛和有待以后决定的小岛内(第八条)。在建设性方面,公告中规定,日本海外军队将在完全解除武装之后可以回到本国(第九条)。日本必须建立起基本人权,以及言论、宗教和思想的自由(第十条)。允许日本保留非军事工业,以维持其经济,并能以实物支付其应付的战争赔偿;允许日本得到原料,并同意其最后参加国际贸易(第十一条)。这个公告还明确了同盟国是否承认在日本存在任何中央政府机构或权力机关这个基本问题。在德国,同盟国已经取消了德国的中央政府,而代其行使职权。至于日本,同盟国并没有掌握足够的受过训练的人员,能够在312 没有日本人的协助之下有效地治理日本。天皇和天皇制度的存在,使得情况更加复杂了。同盟国认为,违背日本人民的心愿而强行取消天皇制度,将不可能达到占领的根本目的。因此,同盟国想出了一个新办法,即容许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继续存在,但是把它完全置于同盟国的控制之下。这样,波茨坦公告规定,同盟国对日本的占领,将持续到它们的目标实现时为止(第七条和第十二条);但责成“日本政府”为在日本国内发展民主扫除障碍(第十条)。

第二节 正式投降与占领

(一)日本向盟军最高统帅部投降

在波茨坦公告发表后的两周内,同盟国等待着日本政府的答复。同时,在7 月27日到8 月1 日期间,同盟国在日本各城市上空散发了一百五十万张传单和三百万份波茨坦公告。传单对这些城市发出警告,说它们将受到猛烈的空中轰炸,而每次警告之后,紧跟着就是一次常规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