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部分 (第1/4页)

第五节 日本殖民主义在朝鲜留下的经济遗产

南北两部分的朝鲜人,除了一直都怀有不顾后果只求立即独立这一愿望外,还有着另一种共同的情绪,即憎恶日本以及一切日本的东西。从朝鲜人的观点来看,他们过去的统治者,不论是军方的还是文职的,当官的还是不当官的,都越早遣送回国越好。再者,所有的朝鲜人都认为,日本人所拥有的财产,不论是私产、动产或不动产,都应该自然转归新政府所有。就农地而论,似乎十分明显,所有权应当转移给实际耕种土地的人。因此,在最初两年中,美国人和苏联人所面临的具体经济问题,有许多是围绕着这些问题的。其他的一些具体问题是围绕着管制物价、管制短缺的物资与短缺的公用设施的分配工作,以及鼓励发展经济。

(一)从朝鲜遣返日本人

尽管美国军队暂时使用了原日本官员,但是后来很快就采取措施,尽速地遣返日本武装部队和平民。日本武装部队对治安是一个威胁。因此,尽快地把他们解除武装,并优先遣送回国。在美国军队进入朝鲜后的一个半月内,日本在南朝鲜的全部军事人员中的将近三分之二,即大约十万人,已被遣返回国。余下的八万人在此后数周中也被遣返了。至于日本平民,投降时在南朝鲜的约有七十五万人。虽然他们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三,但他们占据着政府、工业和商业中的全部重要职位,还占有大量的土地。因此,尽速地把他们撤换了下来,而用朝鲜人来代替日本的技术人员。在开头三个月内,将近半数的日本平民被遣送回国。到1946 年6 月,据报告,只有七百零三名日本人还留在南朝鲜——从北朝鲜来到南朝鲜的日本人除外。

在遣返问题上,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方面,即朝鲜人的三个方向的移动。

在日本的一百多万朝鲜人——这些人在日本组成一支半奴隶性质的劳动大军——从日本回到家乡。与此同时,有将近十万朝鲜人从中国或海外的其他地方回到朝鲜。最后,朝鲜人从北部流入南部,这种流动在占领后的第一个春天达到了顶点。官方的数字表明,在最初两年中,离开苏占区的人数约为八十万人,但实际的人数可能要多得多。

这种大规模的移民给南朝鲜造成了额外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它的结果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由于遣返回国,人口净增了至少一百一十万—

—这个数目大于正常情况下的人口增长数。又因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一贫如洗,所以他们都得由美国占领当局或朝鲜政府或人民给予照顾。

(二)配给和物价控制

甫朝鲜人口的这种迅速增长,增加了对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需求,而由于四年的战争,粮食和其他必需品非常缺乏。而且,统治朝鲜的日本当局并没有对工业和运输进行正常的维修。对于一个农业国来说十分重要的化肥工厂,已被转变为兵工厂;土地的生产能力急剧下降。例如,在1941 年,大米的产量估计为每公顷二点四四公吨。但在1946 年,已下降到一点六七公吨。因而,如果要想避免急剧的通货膨胀和饥谨,如果要保证生活必需品得到公平的分配,就必须实行有效的控制。

根据麦克阿瑟的命令,在日本继续实行配给和物价控制。然而,由于光复对朝鲜人产生的心理上的影响,由于在美国占领军中缺少受过训练的人员,这样的制度在朝鲜却行不通。所以,在10 月初就实行了自由市场经济。

军政府作出诺言,要以固定价格收购,但是由于普遍的财政混乱和广泛的囤积居奇,收购的价格不断上涨。在两个月内,收购的价格上涨五倍。而且,当寒冬将近时,可以明显地看出,要想避免饥馑,就必须对三分之一的南朝鲜人实行配给。因此,实施了一项强制征购粮食的计划,还规定了大米的最高售价。可是,军政府当局很快就发觉,他们的计划不得人心。他们计划要分配衣着和农具等“刺激性商品”给农民,但这个计划失败了,因为人们渴望囤积粮食,同时“刺激性商品”又缺乏。对城市人口实行了大米配给,从2 月份到10 月份这段期间每人配给二点三蒲式耳。每天的定量是零点三二夸脱。1946 年1 月31 日开始实行向农民强制征收大米。不久以后,就对棉布、衣服、火柴、肥皂、纸张、农具等短缺商品实行控制。这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美军就发现自己不得不重新实行那种不得人心的统制办法了。到1946 年7 月,当汉城生活费用每月的支出为每月收入的一倍时,全国物价委员会接到要降低消费品价格的命令。这项降价命令收效甚微,一年以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