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 (第1/4页)

海母:“有你在,有媳妇在,虽还没生,孙子孙女都有了,阿母知足了。明天称二斤肉来我们一家五口自己做寿。”

海瑞:“是。”

海妻和女儿就在屋内,一直都在听着屋外母子的说话。听说有肉吃,小女儿立刻跑出来了:“阿婆,我要吃阿母做的炖牛肉。”

海母今日十分慈祥,拉着孙女的手:“阿囡懂事,你阿母现在是双身人,不能做重事。明天阿婆给你做炖牛肉。”

海妻这时也走出了门外:“阿母这样顾着儿媳,儿媳实在担当不起。其实李太医走的时候说过,有身孕要做点活,千万不能坐着躺着。”

海瑞立刻接言:“李太医的话我们一定要听。”

海母:“没什么一定要听的话。大夫的话听一半不听一半。我说了,满月子以前,洗衣做饭都不能让你媳妇干。”

海瑞轻叹了一声:“是。”

淳安县城街道

淳安是大县,况地处水陆要津,今年乡下虽遭了灾,海瑞来后安定了灾情,因此每日早市依旧繁闹。

江南不比北方,由于种植水稻,百姓都视牛如人,轻易没有宰杀牛肉卖吃的。因此市面上卖猪肉的,卖鸡鸭鱼鹅新鲜蔬菜的到处都有,唯独牛肉档很难找到。海瑞为了不使百姓认出,清晨出门依然戴着斗笠,半遮着脸提着菜篮在市井人群中慢慢走着,寻找卖牛肉的地方,

走到一个卖茄子辣椒的老汉摊前,海瑞蹲下了:“称一斤辣椒一斤茄子。”

那老汉给他抓辣椒称了,又挑了几个茄子称了,倒进海瑞的菜篮中:“十枚铜钱。”

海瑞一边数着铜钱,交给老汉时问道:“请问,哪里有牛肉卖?”

那老汉单了他一眼:“客官不是本地人?”

海瑞:“路过贵地做点生意。”

那老汉:“问我还真问对了。上槐村李二家昨天的水牛摔死了,正在南门那边卖呢。”

海瑞:“多谢指点。”提着菜篮向南门走去。

“锁了!都锁了!一个也不要让他们跑掉!”人群前方一声大喝,街面上立刻乱海瑞抬眼望去,只见淳安县衙的差役还有大牢的牢卒正在追赶一群卖生丝的百姓。

一些人被拽住了衣领,一些人被掰着手臂,装着生丝的包袱都被差役和牢卒抢过去了。

差役班头和那个王牢头站在那里大声吆喝:“锁链干什么的?都锁了!”

“生丝送到衙里去!人都抓到牢里去!”

那些差役和牢卒都从腰间掏出锁链锁人。

做其他生意的百姓都惊了,一个个拎着自己要卖的东西四处奔散。

海瑞被不断涌来的人撞着。

“都带走!”王牢头大声喊着:

差役牢卒抓了十好几个人,用铁链牵着向这边走来。

海瑞眼中闪出了光,取下了斗笠,放下了菜篮,向他们迎去。

第二十六章

淳安县城街道

在明朝吃公门饭第一快心之事便是抓人。因朝廷设了提刑司镇抚司,专司捉拿大臣,有时抓的甚至是手握重符拥兵在外的大将,这就需要琢磨更多抓人的法门,上行下效,影响到府州县衙,那些公人抓人的手段比历朝都狠了许多。如在唐朝,抓人还叫捉人,杜甫《石壕吏》中说,“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可见当时把人还当活的看,需要去捉。在明朝已经不叫捉,而叫拿了,把人当做东西,去拿便是。

“还有两个,跑那边去了,拿了!”差役班头望着跑向海瑞这边两个壮年汉子大声嚷道。

几个差役牢卒飞奔着追过来了,街市上的百姓纷纷往两边躲避。

当街中便只有海瑞一个人站在那里了,望着那两个壮年汉子从身边拎着包袱跑过去,眼看着几个差役牢卒飚追如狂,渐渐近了。

“站住!”海瑞一声大喝。

那几个差役牢卒猛昕到这一声大喝,下意识地剁住脚步,有几个停住了,有几个一下子停不住,步停了脚还向前滑了好远,这才都站住了。

“哟嗬!”一个已经滑过海瑞身子的差役并未看出是海瑞,只当有人出来找死,大叫了一声转过身来便欲看这个找死的人是谁,可一看到那几个差役牢卒都张惶地僵尸般站着,这才看出,这个人是海老爷。

远处,差役班头和王牢头也看清了突然出现的海瑞,二人一下子懵了。

王牢头首先害怕了,望了望被抓在那里的十几个人,又望向差役班头低声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