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9。18”之后,有个叫田康南的人找到了萧子林。此人的真实身份是日本关东军少佐,真名叫花田康男,是个中国通,专门负责说降吉林地区的胡子,好让他们为日本占领当局效命。

听完花田康男的一番说辞,萧子林想了想,然后说:“行啊,跟日本人走,倒是条不错的道儿。可俺这队伍太操蛋了,要衣没衣,要枪没枪。这要让日本人瞅见了,还不得把俺这张脸丢尽了?”

花田康男大喜,连声道:“这好办!这好办!”

半个月后,花田康男再次登门,随身带来了一批军衣、30支“三八大盖”、5箱子弹、200枚91式手榴弹,还有一挺歪把子。

萧子林瞅瞅他带来的那些东西,点点头,随后一挥手,他的两名护兵一下扑上来,把来客绑了个结实。

花田康男这才明白,自己着了“萧头炮”的道。

在把这日本人押出去之前,萧子林只说了一句话:

“没错,老子是胡子,可老子是中国的胡子!”

(五)

车厢里人影晃动起来——是连长来巡查了。

萧剑扬赶紧垂下眼帘,装睡。等连长走了过去,他又悄悄睁开了眼睛。

思绪随着车厢不停地摇晃,继续蔓延开去。

萧子林的“枪林山”发展到了300多人枪。成了当地日军讨伐队的心腹之患。

由于仇家张进仁的出卖,萧剑扬以及母亲、姐姐所居住的榆树屯被日本人包围了。为了避免被捕受辱,母亲自尽而亡。日本人屠了他们的屯子。他和姐姐逃了出来,打算去找父亲。在半路上,姐姐染了伤寒,也死了。

从此,萧剑扬跟随父亲开始了抗日义勇军的生涯。这年,他刚满十五岁。

在义勇军的队伍里,萧剑扬练出了一手好枪法,也养成了散漫不羁的性格。

两年后的一个秋夜,他跟着爹的队伍杀进了龙泉镇。已经当了维持会会长的仇人张进仁,倒在了他手中小马枪的枪口下。

过了不久,一名个子高高的汉子前来“闯山门”,要求拜见萧子林。此人名叫杨靖宇,他是来劝说萧子林率队伍加入由共产党领导的南满抗日游击队的。

萧子林佩服杨靖宇的勇气和人品,也赞同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然而,他那桀骜不驯的脾气以及喜欢独来独往的性格,使得他不愿意接受别人的领导和指挥。他婉言拒绝了杨靖宇的劝说。

第二天送杨靖宇下山的时候,萧子林赠给杨靖宇两把崭新的德国造驳壳枪,并表示,尽管是单干,自己也会抗战到底,决不投降。

日本讨伐队加强了对萧子林的围剿。由于不愿意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协同作战,萧子林所率队伍的处境越来越艰险。

1936年冬,“枪林山”的人马被日军以优势兵力包围在三道崴子一带。萧子林受了重伤。他把儿子萧剑扬托付给跟自己拜了把子的常义昆,命令他们突围出去。

他自己战死在密林中。

常义昆带着萧剑扬,在东北一带无法落脚,便辗转流落进关内。他决定带萧剑扬回自己的老家。到了汉中之后,常义昆染病而亡。萧剑扬一个人流落街头。

这时,驻扎在汉中一带的第51师正在招兵。为了找口饭吃,也为了能拿上枪再去打鬼子报仇,萧剑扬便入伍当了兵。

军列车厢突然剧烈地晃动了一下,打断了萧剑扬的追忆。他蜷起身子,把帽檐拉低。睡意如长白山的林雾一般升腾而起,无声无息地笼罩了他的全身。

(六)

经过三昼夜的奔驰,51师的军列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士兵们跳下车来,迅速地在站台上列队集合。几个小时前列车经过苏州,停留了两个小时。设在当地的军需补给站给全师上下换发了新装备。此刻抬眼望去,站台上满是灰色钢盔的人群。

钢盔的样子很奇怪,萧剑扬从来没见过。听连长讲,这玩意儿还是德国货。

借着车站昏黄的灯光,他瞅了一眼站台上伫立着的水泥站牌。灰色的站牌上,写着两个黑色大字——安亭。

【灰色的钢盔——抗日战争爆发时,国民革命军的主力部队比如87师、88师、51师配发的都是德国造的M35头盔。1935年年内,国民政府从德国进口钢盔95000顶;1936年5月,国民政府代表团访德期间,订购了钢盔22万顶,同时订购了用于生产德式钢盔的“花样”240000顶。】

整队完毕之后,部队连夜向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