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打着了!”

萧剑扬兴奋地右手握拳,在胸墙上使劲儿捶了一下。

可转瞬间,他一脸的兴奋就变成了惊愕:

那辆鬼子战车从硝烟土雾中钻了出来!

它的车头向左面凶猛地一转——那个灰色的小点儿,消失在了它的履带底下。

刚当上班长不久的萧剑扬,遇到这种情况,一时没了主意。脑袋像给灌了洋灰似的,懵了。

“手……手榴弹……快……”

他冲着班里剩下的弟兄,嘶哑地喊着。

(十一)

那辆土黄色的乌龟壳,继续向六班的阵地突过来。战车前部左方的机枪在不停地咆哮着。地面上的土块、草屑,被飞速转动的履带卷起来,然后又落下去。

鬼子战车的履带,眼看就要压着原先那个躺在地上没有动静的灰色身影——那是刚才被什么东西击中的副班长。

就在这时,那个身躯突然动了起来。

萧剑扬清楚地看到,副班长艰难地挺起半个身子,然后把怀里的那捆东西往前一送。

又是一团裹杂着土雾的硝烟,吞没了副班长的身子。

随着巨大的爆炸声,日本人的铁甲玩意儿,猛地向左边一歪,彻底地收住了脚。

战车顶部炮塔上的盖子掀开了。战车前部左侧的机枪下面,一扇小铁门也猛地打开了。

开始有矮小的身影,分别从铁甲王八的顶上和前部往外爬。

【抗日战争初期的淞沪会战、南京战役期间,在装甲兵器方面,日军大量使用了“八九式中型战车”。

该战车战斗全重为13。6吨,车高2。56米,装备九○式57毫米口径火炮一门,九一式6。5毫米机枪两挺,乘员四人。

该战车车体前部左侧有一挺机枪,机枪下方有一个进出舱门。

甲型动力装置为直列6缸水冷航空汽油机,118马力;乙型为日本设计的J3型直列6缸风冷4冲程柴油机,120马力,两个油箱,分别为100升和70升。机械变速箱4进2倒,单行星转向机,两个规定转向半径。主动轮后置,诱导轮前置且带齿。每侧9个小直径负重轮,4个托带轮。平衡悬挂,弹性元件是14…15片钢板弹簧,2…5和6…9负重轮一组,第一负重轮为水平螺旋弹簧悬挂。每侧履带81节。车体尾部可安装尾橇,可将越壕宽从2米提高到2。5米。铆接结构前装甲17毫米,侧装甲12…17毫米,顶装甲10毫米,材料为镍铬合金钢。车长5。75米,宽2。18米,高2。56米。最大行驶速度25公里/小时,最大行程170公里。】

迎接他们的,是从二连阵地上飞来的愤怒的子弹。

二排长亲自操起一挺捷克造轻机枪,把枪托底部顶在肩窝处,嘴里干冷冷地吼道:

“操!一个也别让跑了……”

他怀里的捷克造吐出了一个漂亮的长点射。

一名小个子日本战车兵,刚从战车前门钻出来的,就被二排长的长点射在身上开了几个血窟窿,沉重地瘫倒在地面上。

另外一个家伙从战车炮塔里攀出来,正准备往车下跳。他的身手很敏捷,显然平日里训练有素。

然而,有一个小东西比他更敏捷地赶到了——那是一颗口径7。92毫米的弹丸。

好像有一只无形的铁爪,迅猛地探进东洋战车兵的身躯,干脆利落地扼住他的胸椎骨,然后轻松地一拧……

日本兵矮小的身影,像只断了线的风筝,无力地从战车顶部跌落下来。

这边的战壕里,萧剑扬迅速地顶上第二颗子弹,开始搜寻下一头猎物。

很快,四名日本战车乘员,都先后躺在了他们的铁棺材匣子旁边。

萧剑扬所在的队伍,抵住了日本人的这次战车突击。一共三辆土黄色的东洋战车,留在了中国军队阵地的前面。

可是,从战壕里爬出去的那十余个蓝灰色的身影,那十余名怀里揣着手榴弹捆的弟兄,也都静静地横卧在了南京城外的荒野中。

晌午过后,起风了。

中午没热饭吃。

鬼子的炮兵、飞机贼凶,只要白天中国军队的防线上冒出一点儿烟,马上就是连轰带炸。所以炊事班白天不敢生火做饭。连队的弟兄们天不亮的时候就开早饭,下一顿热饭要等天黑以后才能吃上。

大伙儿一边啃着冰冷的饼子,一边忙着加固工事。

二排长倒是在很仔细地判断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