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 (第1/4页)

到京城之后,高强为他还还了几次赌债,就博得了他的另眼相看,想来只要管束得法,黑旋风也掀不起多大风浪。

这一天,高强诸事安排妥当,来向父亲高俅辞行,哪知到了书房,面前的情景却叫他一愣:怎么这么满满一屋子的人?

他只道高俅在弄什么军务,脑袋伸了伸就缩回去,却已经被人看见了,那人赶紧跑出来拉住高强道:“衙内来得正好,太尉大人正在相候。”

看那人却是认得的,乃是高俅身边的参谋闻涣章。这人自从三年多前得高俅赏识,一直在幕府中供职,出了不少主意,早就被高俅引为心腹,高强自也与他相熟。

被闻涣章拉进书房之后,高强见过父亲,却听高俅道:“我儿,你这次前去青州上任,闻说那京东两路盗匪群起,前任知府慕容彦达治军不力,就栽在这上头了,因此为父想方设法,调了些兵马也去你那青州左近屯驻,这几位都是能征惯战之将,今日来与你见过了,克日便当起行。”

一面说,高俅一面拉着高强来见这几个武将。那几人都是太尉府该管的下属,见高俅亲自来介绍,都连说不敢当,纷纷自报家门。

头一个来头不小:“末将呼延灼,汝州兵马统制,铁鹞子军指挥,现奉调青州驻泊就粮。”

“嘿哟,连环马?”高强大感兴趣,忙问起这事,哪知呼延灼带的还真就是三千连环马,不过名字叫做铁鹞子军。这队骑兵乃是宋廷的一个军事实验品,当初西夏元昊作乱,宋军在西夏精兵铁鹞子面前很吃了大亏,便也仿着打造了这么一支连环马,不过费了无数钱粮,才练了这么三千骑兵,大宋朝廷一计算其中的耗费和得失,都吓了一跳,训练这么一支部队的花费,足够供养大宋正规军三万之数,这还不算连环马部队的训练周期之长。

要知道,骑兵这玩意不是靠练就能练出来地,北方异族之所以铁骑强悍,人家平时的生产生活就和畜牧离不开关系,那叫做马背上的民族,不练骑兵,难道叫契丹人,女真人乃至蒙古人学大宋玩骑兵?而宋人这样的农耕民族要练骑兵,兵源,马源,训练,后勤等等都得从头练起,光是马政一项,大宋如今每年花费近千万贯,全国的军马也不过几万匹,这哪里吃得消?

因此这只连环马部队练成之后,朝廷就没有打算建立大规模的部队。这么一支军队差不多是靠铜钱堆出来的,又不舍得拿去西北战场和西夏人玩命,因此就一直放在汝州投闲置散。呼延灼这河东名将之后带领这么一支精锐,却捞不到上阵杀敌的机会,都快闷出鸟来,听说高太尉调他去山东剿匪,只要有仗打,他哪里顾得上许多,乐呵呵地就来了。

不过呢,呼延灼名将之后,兵法不知如何精通,人际关系学的倒不错,晓得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连带给高俅推荐了两位同僚:“陈州都监韩滔,颖州都监彭汜,见过高知府。”

“原来是老搭档,怪不得。”大宋的律例,知府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虽然承平日久,各方军纪怠惰,懂兵事的知府越来越少,各地的驻军大多不太把知府放在眼里,不过高强乃是太尉府的衙内,又岂同等闲?因此这两位见了高强也都煞是恭敬。

一问高俅,原来这两位不去青州,一个调驻兖州,一个调驻莱州。这两处州军与青州接壤,缓急可以呼应,所谓的掎角之势。

见老爹用心良苦,高强大为感激,与几位将领客气了几句,呼延灼等知道他们父子分离在即,有许多话说,当即告辞,回去整顿军马,克日启程赴任。

这边高强由呼延灼等三人,联想起水浒上的这一段情节来,忽然又想到一个人:“父帅,孩儿还想求一个人为臂膀,闻说东京有个著名炮手,叫做凌振的,可有这么个人?”

高俅哪里想的起来,好在旁边有个活字典闻涣章:“太尉,确有此人,据说这人巧思创制了一桩兵器,唤作震天雷的,曾经调去军器监供职,那该是前年的事了。”

“咦,真的有?”高强惊诧,要知道水浒中将凌振吹的神乎其技,一炮能打十四五里,什么概念?现代陆军的大口径火炮都没这射程啊!原本他以为是施大爷信口胡柴,现在倒有些心虚。

“哦,原来是他,弄了震天雷不知什么用,也就是响声大些而已,孩儿要他何用?”

高俅的反应却也太过平淡了,高强小心翼翼地问了才知道,原来凌振的震天雷并非什么火炮,却是个铁球装了火药,点上引线,用投石机——当然,这个时代的投石机名字就叫炮——丢出去,炸得地动山摇。不过这武器试验之后,就有人挑了许多毛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