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部分 (第1/4页)

万,西夏还是没这么好灭的!原因很简单,西夏从地图上看,就像一只雄鹰张开了双翅,一翼伸向河东,与辽国接壤,危急时刻可以直接从这里获得辽国的援助,牵制了大宋河东的大批军力在此,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府州折家将;另一翼则是中国传统上所谓的河西地区,古时的龟兹、月氏、车师等国,包括酒泉张掖这些汉家故地,如今统统在西夏的铁蹄之下,这些地方从汉唐之时就已经开发了,经济人口都相当可观,也为西夏提供了相当雄厚的资源。

西夏号称控弦五十万,既有塞外民族的骁勇和骑射战术,又由于长期依附塞下,从汉人处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其国虽小,战斗力却着实不容小视。历史上以蒙元之强,成吉思汗之雄才,尚且前后六征西夏,费时二十多年,才将其灭亡,成吉思汗本人甚至病死在回师途中,谣传他就是在灭夏过程中受了致命伤,不治而亡。就算这个谣传只是那些痛恨成吉思汗的亡国之民编造的,但西夏的战绩足以令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为之汗颜,这么一个强悍的国家,以童贯之才,居然说要与之决战,你说高强能不能信?

不信归不信,这些理由却没法对童贯说。高强眼珠一转,看到身旁的赵良嗣正在和一只东坡肘子搏斗,“打”的满手满嘴都是油,当即计上心头。他先恭维了童贯几句,而后话锋一转,指着赵良嗣向童贯道:“童相公,可知这赵承旨来历如何?”

童贯看了看赵良嗣,只觉得眼熟,一时却想不起来。当日他虽然也和马植一路同行,不过毕竟过了几年,加上马植来到中原之后,为了掩藏形迹,样貌上也有不小的改变,童贯又很难一下子想到辽国大臣的身上去,因此一直都没认出来。赵良嗣可吓了一跳,心说这大庭广众的,周围尽是耳目,高强怎么把自己的来历端出来说?

第十二卷 燕云中篇 第一一章

童贯毕竟是知道轻重的人。当高强附在他耳边,说出这位赵良嗣便是当日接待他们的辽国光禄大夫时,便知这必定是一件军国大事。并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之下谈论,只向赵良嗣敬了几杯酒,便含混过去。

如此一来,童贯情知朝廷里发生了让他不能忽视的大变化,这调兵之议自然难以再提。事实上,平辽决策虽然隐秘,知情者寡,但高强心老爹高俅自然不会忽视了这个盟友,早已派人送了密信给西北的童贯。

不过这一路上山水迢迢,童贯又恰好与种师道一同回京,路上和信使走岔了,这消息并未收到,否则的话,他也不会不认得赵良嗣。

当下众人不说正事,只谈风月,一顿酒喝的尽兴而归,童贯和高强约了明日到他府中详谈之后,便与王禀和众胜捷军军士自回府去了。种师道却和他不是一路,说是要回客栈去歇息。高强大惑,一问才知,大宋朝基本上是不管官员的食宿和路费的,京城大多官员的籍贯都不在汴梁,有官廨的住官廨,没有的就只能在外租赁民宅居住了,买房的乃是少数,一则汴梁是大宋首善之都。天子脚下房价极贵。一座带个小院子家宅就得上万贯之巨;二则官员几年一调任,除非做到宰执这样的层次,极少有人能一直在京城做官的,买宅子也是浪费。这种师道初到京城,没有自己的家宅,租房子也来不及,又不肯去童贯家里住,因此只好住客栈了。

高强听了汗颜。他一直在各地奔波。平时又都忙些大宋官方体制之外的事情,因此连这些常识都不大晓得。不过从这一点看来,大宋的官场委实不像自己原先所想象的那般腐败。至少从官员住房这个层面来说,比起现代都要好许多,要搁现在,一个做到三总司副参谋长级别的人物在北京买不起房,这说出去有几个人能信的?

种师道往后是他手下的第一官员,高强自然要加以笼络,如今听说他没有地方住,要住客栈,登时作起脸来,好说歹说,也要给种师道解决这个住房问题,拉到家里去住这老种多半不肯。不过要在枢密院就近租一处好宅却也寻常。种师道百般推辞,终是却不过,只得应了,高强趁机借坡下驴,领着牙兵和种师道一起去了客栈,将他的行李给搬了出来,先领到自己的那间别院去住。

刚到别院外,大老远就听见门口吵嚷不休,高强诧异,忙叫一个牙兵奔过去看。那牙兵不一会就转了回来,身边还多了一个人,借着灯光一看,不是许贯忠是谁?

“衙内,你哪里去来,怎到此时方回!”许贯忠口气甚是峻急,高强一怔,知道出了事体,忙道:“却是出了甚事?”

“鲁大师和武二爷回京来了!”

高强一听,吐了口气,很怪异地看了看许贯忠,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