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部分 (第1/4页)

埽�狄�炝肆甘常�ビ刖�客�常�畲ξ罗炙�还��坏迷柿恕�

次日,张琳辞了燕京诸官,从骑数十人出虎北口往上京,去面见天祚。而耶律大石则往燕京各处受兵,预备领往易二州干事。众人不知的是,昨日枢密堂上所议诸事,早有李处温派人知会了燕京的南朝细作,一羽信鸽飞往南朝,当晚就送到河间府高强的手中。

第十三卷 燕云下篇 第三二章

“耶律大石领兵前来?”拿到这份飞鸽传书之时,高强颇有些啼笑皆非之感,历史上大宋初次出兵河北收复燕云时,前来迎敌的两员大将其中一人就是耶律大石,想不到如今历史已经改变了这么多,兜转来还是耶律大石领兵前来——当然了,如今的局势与历史上截然不同,自己是师出有名、光明正大地去接收地盘,耶律大石所部也不是辽国在燕京重建用来抵御女真的新军,彼此的兵力和战备更不可同日而语,要重现历史上宋军在白沟边的丑态,那可没门。

不过看到耶律大石的名字,高强不由得便想起了萧干了。当日叶梦得使团回国之后,时迁便向高强转达了萧干有意送款之意,只是随即就是女真与契丹的决战,各处的局势都随之大变,高强忙得不可开交,竟没顾得上去搞这事。

如今才想起来,高强颇有些难为情,忙回顾身后,向石秀问道:“三郎,为我察探那萧干下落何在,现作何事?”

进兵在即,石秀亦于数日前从梁山经黄河水路到此,同行的乃是花荣妹婿张荣等人所率领的万余厢军水师,扈成兄妹亦一并护粮到此。至此,高强身边的几名大将独缺燕青一人。

听见高强问话,石秀正待作答,陈规在旁应声答道:“萧干自护送使团至白沟之后,因塞外多盗,有剧贼董庞儿啸聚万余人劫掠州县,所过残破。萧干应西京留守萧乙薛之邀,率本部前往西京平乱去了。嗣后未闻其讯,谅来尚在西京左近。”

董庞儿?高强听着有些耳熟,忙命许贯忠查阅来往卷宗,方知日前河东童贯处有辽人来奔,所部千余人,为首的便唤作董庞儿,报上字号竟然叫做扶宋灭辽大将军,那童贯如获至宝,以为是本地领兵来归的第一人,忙不迭地奏报朝廷,还没忘了送一份消息来给高强这里,炫耀之意一望可知。

只不过,这中间有点不对啊?据陈规所言,董庞儿所部至少万人,又所到处劫掠州县,却不听说有什么扶宋灭辽的旗号。待到了童贯那里,兵力减至千人,却多了个旗号。这事前后一比较,明显是这董庞儿在辽兵地围剿下吃了败仗,无路可走时,只得南奔童贯,胡乱给自己加一个旗号,只是为了讨好南朝而已。也是撞着童贯争功心切,就这么报了上去。

高强搔了搔头,心说这事可有些不大好,这董庞儿论理说是辽国的反叛。自己这边名义上还是保持着与辽国的盟友关系,这童贯公然包庇辽国的叛臣,万一辽国说起嘴来。自己这里可找不到什么好理由来搪塞。说不得就只能耍无赖了。

一旁诸人见高强沉吟不语,许贯忠便问究竟,待高强说及之后。众人俱都点头,常言说的好,宁教人知,莫叫人见。甭管你作了多少见不得人的事。既然晓得是见不得人的,那就别让他见人,这样面子上大家都好糊弄。别说什么虚伪不虚伪,人世间的事还不就是如此?要光明正大的话,趁早就别玩政治!可这童贯倒好,就这么明目张胆地招纳叛亡,还唯恐人不知道的露布飞报京城,那辽国在汴京的使节莫非是瞎子聋子不成?

当下众人商议,便由陈规执笔,以高强的名义修书一封,送往河东童贯处,大意就是说辽国已经应许割让四州,我当先取四州,徐图进取,慎勿操之过急,以免贻人口实。近闻相公招纳辽国叛臣董庞儿,此辈仰慕中华来投,亦我中原怀远之惠所致,诚为美事,然方今两国盟好未坏,正以此为凭借,若公然招纳叛亡,诚恐有碍恢复大计。望相公速遣此人来河北,对辽国则只以亡去相对,庶几可免物议,当下以进取云中为务,本相在燕京城下旦夕望相公前来回师也!

“相公以首入燕京大功相赠,料想童节帅亦当心领神会,不致留难此人了。只不知相公招那董庞儿前来,待要如何?”许贯忠作罢记室,一面吹干墨迹,一面笑问高强。

高强亦笑道:“此人能作乱辽中,败而能奔南朝,谅来亦是一方豪杰,只是此等人不比常人,秉性反复,又对辽国素所痛恨,若是放任他从军收复燕云,恐怕作出什么事来,不利大计,不如将他羁在身边,谅他作不出什么事来。”

河间府往太原,驿道五百余里,以金牌六百里加急送去,不过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