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部分 (第1/4页)

绰有余了吧?没门?就为了这件事,士大夫们分成两派,打得不可开交,象牙塔也成了两党交铎的主要战场之一。无论旧党新党执政,首先要作的几件事当中,就必定有改太学教材这一项在内,本朝的蔡京也不例外。就是在他手中,划定了“元佑学术”这个名词,司马光等人的书都看不得,甚至连吟诗都成了元佑学术,只能填词。

你说,这太学的水如此之深,高强哪里敢去趟?这不没事找事么!

“这死小子,一个劲地在他老子赵佶面前替我说话。究竟存了什么心?想要早早给本衙内打上他的标签么?”高强跪在地上,看不到赵楷的脸色,更重要的是也看不到赵佶的脸色,肚子里却禁不住的满腹疑窦。单从自己几度婉拒了赵楷使者,而且是自己都不出面来看,两人之前的交情是决计说不上友好的,赵楷要是当真出于对自己的推崇说出这些话来,那倒还简单了,可若是有心人这么教他……

高强想到这里,不禁打了个冷战,这一招可够损的!当着他老子的面拼命向自己示好,甭管自己推的多干净,在皇帝、在旁人眼中,必定都会把自己看成和他走的更近,所谓无利不起早,不是有好处的话,他一个亲王凭什么给你出这么大的气力?要知道太子赵桓平素谨慎小心,几乎完全不涉及朝政,这个三大王赵楷就是宗室中对于赵佶影响力最大的一个人了。

想要推脱?很好,一副不识抬举的模样,果然是居功自傲,连亲王都不放在眼里了,而且还是当着官家的面呢……

坦然接受?更不可取,交结皇子历来是朝臣大忌,赵佶可还没到四十岁呢,没有意外的话,起码还有二十年皇帝好作,你身为枢密使就忙着结交皇子了,是不是觉得年纪轻轻这官就已经做到顶了,太不满足?!

于是高强除了跪在地上,大叫臣万万不敢当以外,甚至连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敢说,多说多错!

此时夜已渐深,周遭一片宁静,这崇政殿里除了诸人的呼吸之外,居然也是一片宁静。高强也不晓得自己在地上跪了多久,方才听得赵佶道了一声平身,谢过了站起身来。

却见赵佶面上一如平时,微微笑道:“高卿家,适才三儿所言虽多童言无忌,然亦不无道理,卿家理财之能殆出于天授,诸臣工虽饱读诗书,历经州府庙堂,然而每每于卿家所手创诸法,甚至要等到奉令施行之后,方能略窥其立意之高妙。即如钱引一事,自昔神考在时,屡议当兴,然终不可成,要待卿家起于东南,而后普行天下,所到之处民皆称便,然而朕询之有司,皆不能尽道其妙。”

高强急得汗都出来了,莫非赵楷当真这么得赵佶的宠爱,只是这么随口一说,赵佶就要顺杆爬?

要说这设痒立学,教授经济学,高强还真不是没想过,实际上在这几年中,以博览会、大通钱庄等名义,业已在诸路设立了一些初等学校,不过那主要是为了给自己手下庞大的商业机构储备人才,教的都是些技术、数学、会计、管理类的基础知识,老师都是请的各地的著名工匠,以及博览会、应奉局属下的老成之人,相当于现代的专门技术学校,并不成什么系统。

如果要真正系统的教授经济学的话,高强估计用不了几天就会被人打上门来。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第一条,就是理性经济人假定,即人都是自私地,会因为经济利益的计算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没有这一条的话,所有的经济学方法全都是空中楼阁。可是就这一条,就和儒学的基本信念是南辕北辙,你看现在蒙童发蒙时所学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人之初,性本善!”这已经不是具体方法上的分歧了。这是从根上要挖儒学的祖坟呐!

高强虽然不尽赞同儒学的理念,但是圣人的一些人生哲理,他还是很敬重的,其中就有一条。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要是从他手上开启了这样一桩大业,或许后世会留下高强的千古美名,这还不一定,但是眼前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他多半会和布鲁诺、哥白尼同一下场。思想启蒙啊,人人都能干的?

远的不说,单说实际的,高强原本就已经是高处不胜寒了,一旦开讲经济学,立马就会给人一个大大的口实,叫做诽谤先贤,妄立邪说。你还别把古人都当傻瓜,人家玩这一套上千年了,没有的事都能给你扯出来。何况这事实白纸黑字明摆着在那?于是乎,这官当然不用当了,包藏祸心嘛;什么钱庄啦博览会啦应奉局啦也不用开了。邪说能有好事吗;那些跟着自己一路走过来的部属也得跟着倒霉。要不说这革命者都是贫下中农呢。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既得利益阶层自己过的滋润着,哪怕天要塌下来了。只要砸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