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部分 (第1/4页)

叶梦得见梁士杰语意甚诚,便点头道:“既知子都兄本心,小弟亦可为之缓颊,只不知兄意下如何?”

梁士杰喜道:“此事非贤弟不可!”一面说,一面深深作揖。

叶梦得还了一礼,却叹了口气道:“子都兄的心意,小弟亦可知七八,如今何相公缠绵不愈,不理政事,门下诸事虽有张相公执掌,然而左相序百官而朝同列,不可一日无人。那高强不知明哲保身之道,只是一味进取,倒叫人不敢与他多有瓜葛了。”

梁士杰大叹知己,这官场上什么最重要?站队正确最重要!原先高强是炙手可热的红人,气运盛时连蔡京都挡他不住,然而现今正是亢龙有悔,明眼人都看的出来,纵然皇帝圣眷不衰,那些士大夫们也不容他久掌兵权。根据梁士杰的情报,御史中丞石公弼业已在搜集关于高强的小材料,预备寻找时机来个一剑封喉。要知道大宋朝谏官权重,一旦有谏官弹劾了,即便被弹劾者是宰相,也须得避位待罪。若是一帮谏官一起上章弹劾,哪怕你半点罪也没有,单单是给谏官们面子,也得下台外任,否则人家说你恋栈不去,也是一桩罪名。

就这样的局面,梁士杰又是觊觎左相之位的人,他哪里还敢象以前那样和高强紧紧绑在一起?然而这等话又不能明着说。因此叶梦得今日的表态,对于他而言不啻是久旱逢甘霖。

当下梁士杰握着叶梦得的手,感激涕零道:“得贤弟为臂助,愚兄何其幸也!他日若愚兄得为左相,这右相之位,自非贤弟莫属!”

叶梦得笑道:“小弟骤拔执政,岂能得陇望蜀?子都兄却不妨去与郑相公商议此事,郑国舅欲为相久矣,苦于外戚身份,只怕台谏不容也。倘得兄援手,大有雪中送炭之慨,必当为兄尽力言之。”

梁士杰闻言,眼前一亮,笑道:“愚兄与郑国舅素无交谊,此事只得仰仗贤弟代为说项,虽然二事皆非常人所能为,料想贤弟大才,自当无碍。”

叶梦得满口答应,要不是早先和高强、郑居中商量好了,他哪里会跳出来和梁士杰说这些话?二人并肩出了禁门,一揖而别,各自登车返家去,若是有人能看到他俩人在车中的表情。或许会很惊讶,这两人居然都是得意洋洋,好似刚刚算计了别人一大笔便宜的模样。

过了两日,又是五日朝参之时,升朝官以上齐集紫宸殿,向赵佶山呼舞蹈。

随后辽使升殿,向赵佶跪拜之后,宣读所携国书,乃是两国讲和盟好之意。接着是枢密使高强出班,解说双方使节商定盟约经过,这中间的种种细微转折也不去细说,总之是天下一片和谐景象,两国永结兄弟之邦。

赵佶业已得悉和约议定,不过这和议乃是国家大事,还不限于军事和外交政策,因而照例要交由三省会议过。两位辽使虽然心中着急,却不好当面催促赵佶,只得谢过了退下。

接下来便是梁士杰奏禀燕云三事,之前吵了整整五天都没有任何进展的这三件事,最近两天却进展极为迅速,三省长官仿佛一夜之间有了心灵相通的本事,说起话来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甚至对于左企弓等燕京降人的言论也都是尽量采纳,于是两天之内,燕云三事就大体定下来。

盐茶禁榷已然说过了,关于燕云土地清丈,由于宋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平定燕云十六州,当的州县的簿册都还完好无损,因此梁士杰主张先依照这些现有的簿册制定税赋,暂时不进行大规模的清丈。至于那些来不及逃走的契丹贵族,则依照业已商定两国和约,予以限定日期递解出境,他们所拥有的田产牲畜奴婢等等,当然是要由大宋官府接收,用以作为当地流官的职田、学田,以及奖赏有功之臣等用。

这一条乃是大家各让一步,既保证了归朝燕人的现有权益,又给大宋官僚们留下了足够的油水。要知道契丹人占据燕云二百年,在当地占有了大量的土地,甚至于象可汗州这等地方,干脆就被奚王霸占成为投下州,整个州都是奚王的田土,如今契丹人被逐出,留下的财富想想就叫人眼红。

大宋朝号称不立田制,官田基本上都是拿来出卖的,佃农向地主交租,地主向官府缴税,这两级跳已经成为国朝定制,也是大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经济基础。官府拥有地田产并不是很多,大约只占到百分之一强,而前些年杨戬所立的括田所,便是将民田括为官田,要求佃农直接向官府交租,这当然比收税的利益要大许多,也是增加朝廷收入的一条手段,只不过杨戬等人闹得太厉害,直接侵犯了自耕农的利益,因此招人嫉恨罢了。

现今随着燕云收复,没收了大量的田产为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