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部分 (第1/4页)

�肜凑庑┌糇右彩怯行┱搅α恕:尾挥α讼吕矗���霰��螅�冶憧上嗷�美��辽倏梢猿榈鞒鲆徊糠挚�荽笥�谋�Γ�糜诒毕咦髡健!�

当下已有定计,却不忙便允,只说兹事体大,尚须详细计议,两日之后方有回音。这原本是常理,那使者点头称是,又说了些场面话,便告辞去了,自有幕吏安置。

这边高强便与众人商议,将自己的打算说了一遍,陈规便点头称善:“相公所虑极是,我亦觉金人狡猾,断不至于在此时别启战端,再树新敌。

即便如当日郭太尉所言,金人将择高丽与契丹其一攻之以立威,两者相较而言,那契丹乃是大敌,两国间仇怨极深,断无和解之理,倒是高丽国与他份属同种,倘使金国甘词厚币,遣使结好于他,亦可安定一路,得以并力向西。这高丽使者言下不尽不实,多半是他自己有心要攻打金国,碍着盟约乃是我大宋居中所立,故而先要求得我大宋首肯,方敢兴兵。”

众人都道有理,高强便道:“我亦是这般想法,如今我欲攻金国,有东面、北面两路,击东则必联结高丽,击北则必联结契丹,你等以为,我军主力当置于哪一路?”

朱武便道:“相公,如今我军大军多半在辽水以南,东路大军云集,兼有海路之利,若与高丽共下保州之后,可直接由海道运送粮秣,那鸭绿江水道亦庶几可用,逆流而上,三百里间不烦转饷。何况高丽颇有战力,又惧我大宋之威,只须将些江南之地与他,令他夹攻金兵,谅必从我。如此,开州以东三百里土地可尽归我有。我辽东军兴之初,本为与金人争地,辽水以南、开州以东土地肥沃,气候宜稼穑,取之可安十万户百姓,何乐而不为?”这是主张主攻东路的。

陈规却道:“不然,事有缓急先后,那金人根本在北,而今大兵在南,若闻我军向北,势必千里回救,此乃兵法所云攻其所必救,有以逸待劳之惠。况且高丽守户之大尔,无关大局。北地之大敌无非金、辽而已,如今辽国势弱,金亦新败,正是我军乘胜追击,底定北疆大局之机,良机莫失,天与必取!我意当举兵向北,会攻黄龙府、长春州、泰州等金国侵占辽国诸州郡,控扼驼门要道,使契丹东进无路,而后再回过头来,将金国混同江以南诸部尽数扫荡,重占辽国东京道故土,划混同江与金国为界,可以与之共守。”这是主张攻北路的。

高强听罢,心中已有计较。朱武之论,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打东面是现成的便宜,补给线短,又有水路之利,己方有阿邻部族为向导,现在又加上了高丽的援兵。打的顺手的话,一直冲到图们江口都有可能。

然而正因为自己一方优势明显,而且这片地方大部分都不是女真故土,金兵多半不会拼死抵抗,因而也很难捕捉到歼灭对方兵力的机会,多半是一路占地,筑城屯守而已。这样一来,地盘是占到了,却难以改变北疆的战略大局,尤其不符合自己今次北上辽东的根本目标所在——底定北疆五十年的大局!

打北路呢,困难要大过东线,辽人素来不善舟楫,这辽水的水情不明,也不晓得能有多少水运之利,而宋军的给养大部分都在旅顺口,即便是从盖州运来,要送到最北端的银州也有近三百里的路程,而从银州北上黄龙府,五百里路尽是陆路,大大有利于金人的骑兵集团机动,己方的大队步兵对于后勤依赖较大,这条长长的补给线将会受到严峻的挑战。

风险大,收益也大,这条路线的北端是金国完颜部的老巢,目前占据黄龙府、长春州、咸州、泰州等地的,尽是完颜部本族的所谓金国宗室,打下这片地方可以大大打击金国的掌权集团,进而动摇其国中的秩序,为瓦解金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些地方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余脉,又是契丹向东进军的必经之路,宋军占据这里就得以切断契丹和其辽东故地之间的联系,假以时日可以从容收拾辽东诸部,与燕云一道,对契丹形成两面包围之势,大宋在战略上将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从时机上而言,正如陈规所说,眼下辽国势衰,金国新败,正是宋军拓展自己在辽东势力范围的千载良机,错过这个时机的话,一旦契丹集结力量大举向东进军,或者金兵回兵北上,巩固其在这一带的守御,那么宋军占领这片地方的难度又要大大增加。

何去何从?众参议一番争论,你长我短,高强渐渐已经有了决断:北上!开州那样的逆境,我都赌了,何况是现在?向北五百里,便能将整个辽东握在手中,东路那些地盘,留给子孙慢慢去占好了,本衙内岂是守户之犬!

只是朱武却又道:“昔日相公在枢府时,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