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页)

王育英带头,领着士兵们走下公路,向前走了20步。

红军战士们端着枪围了上来。王育英对一个红军干部说道:“我是王育英,我想见见你们的指挥官。”

刘一民自己都没有想到,战斗会这么快结束,而且是以湘军主动投降结束。要知道,自从蒋介石开办军官训练团以后,国军成建制向红军投降的情况就几乎没有了,特别是湘江战役后的湘军,这种事情想都不敢想。所以,当刘建立报告说敌旅长王育英要求见他时,刘一民很爽快地答应了,他也想知道这家伙是怎么想的。

王育英很快就见到了让他成为俘虏的这支红军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刘一民。高高的个子,斯文秀气的脸,年龄也就23岁左右,要是戴个眼镜,简直就是一个洋学生。只有偶尔从眼角流出的一丝精光,才能让人意识到这是一个充满精气神的英武的军人。罢了,罢了,想不到自己戎马半生,最后竟然是栽在这样一个白面书生手里。共产党可真敢用人啊,听说红一军团长林彪当军团长的时候才只有24岁,不知道林彪是不是也和此人一样,也是一脸书卷气啊。

看着刘一民不动如山,王育英憋了半天蹦出了一句话:“请问贵军长官,我们的陶师长和16师的章师长是不是也成了你的俘虏?”

刘一民微微一笑:“你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湘军指挥官。”

王育英长叹一声:“长官说笑了,你一定是想问我为什么会主动投降吧?你那么强大的火力,我部又暴露在公路上,没有一点掩蔽,和靶子有什么区别?你看看就那一会儿功夫,我一个3500人的旅,就只剩下眼前这1000多号人了。败就是败了,早投降和晚投降有什么区别?何必拉着这么多弟兄去送死呢?”说完,不等刘一民答话,就向俘虏队伍走去。

刘一民一听,这真是一个聪明人,要是从此沉沦就太可惜了,看来有时间的话,还是要和这些湘军俘虏将领好好谈谈。

刘建立报告战果统计出来了,共击毙敌人1900名,俘虏敌旅长王育英以下1600名,缴获电台一部,迫击炮12门,重机枪12挺,轻机枪54挺,步枪、冲锋枪、手枪3200枝。由于王育英旅是前卫旅,所以除了武器弹药,没有缴获其他物资。

刘一民交代刘建立率领三营负责押送俘虏后,就带着其他部队打着火把向溪口赶去。

第三十九章 溪口之战(八)

此时的溪口,已经是肉香四溢了。

蔡中跟着刘一民也学精了,一听保长说下午杀了几口猪,就琢磨着战士们从昨天夜里到现在一直处于行军和战斗中,非常疲劳,马上还要有大仗,急需补充体力。既然有现成的猪肉,不吃岂不是对不起战士们?

于是,溪口几家大的院子里便垒起了灶子,村民们又把自己家准备过冬用的辣椒、葱、山野菜拿了出来,开始炖肉蒸米。

几个猎户还把自己的猎物拿了出来,反正红军长官说了,都照价付款,卖给谁不是卖啊。

街上的几家店面也开门了,店主都已经知道红军公买公卖。因为土杂店的老板告诉他们,店里的鞭炮被红军买完了,价钱很公道,付的都是现大洋。早知道有红军来买这么多的鞭炮,真应该多存点货,这年头,谁也没有长前后眼不是?羡慕的几个店主直咂嘴。

等刘一民带着部队回到溪口的时候,正是米熟肉烂的时候。

战士们以营为单位,排着队打饭,然后或坐或蹲,或碗或饭盒,吃了个满头大汗、嘴油肚圆。

等刘建立和三营押着俘虏回来的时候,其他几个营都吃完了,已经整队集合了。

见刘建立和三营回来了,刘一民交代把俘虏移交给新兵营管理,然后问蔡中,李清和狙击排、骑兵连、两个山炮连、工兵营的战士们吃饭没有?蔡中说已经安排新兵营把饭送上去了,估计现在吃完饭正在阵地上休息呢!刘一民这才和蔡中、刘建立一起与战士们排队打饭。

刘一民端了个大碗,边吃饭边想着湘六十三师师长陈光中其人其事。

湘六十三师师长陈光中应该说是旧中国兵匪一体的一个典型代表。他是邵阳双泉铺人,出生于1897年,21岁就开始到省会长沙混黑社会。曾经到湘军第一师学兵营当过几天兵,很快就做了逃兵,跑回邵阳老家当土匪去了。

民国初期正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类角色都打着革命的旗号粉墨登场,演出了一幕幕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喜剧。陈光中既然能混黑社会、敢当逃兵、敢当土匪,那就是一个狠角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