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4页)

接受任务后。杨成武嫌渡船少,部队渡河速度慢。一面组织工兵搭建浮桥,一面组织战士砍伐竹子,扎了上百只竹筏。这下渡河速度大大加快,六团迅速过河,翻越乌江边十里长地山坡后,踏上了前往遵义的公路。

21日早上,红二师工兵连终于在乌江60米宽的江面上架起两座浮桥。二师主力很快通过乌江。过江后,与从菁口方向赶来的五军团13师汇合,向遵义奔去。

、周恩来、朱德一直等到干部团、中央纵队通过浮桥,才带着警卫战士过江。

看着脚下的乌江,朱老总感叹道:“我设想了好几种强渡乌江的办法,没有想到都没有用上。”

周恩来也说:“是啊,想不到乌江天险就这样被我们越过了,看来遵义在望啊。”

说:“走吧。伙计们,想到遵义城里吃黔北风味的话,还得加快行程啊。去晚了,侯之担恐怕把酒楼都会抢了地。”

一行人说笑着向山坡爬去。

黔军团长万式炯做梦也想不到,他和他的部队会成为红军进入黔北地第一个打击对象。

万式炯号敬章,贵州铜仁苗族人。是王家烈的妻侄。他的部队属于黔军第一师何知重部。

历史上的万式炯部在红一师从回龙场突破乌江时放弃阵地逃跑,后在湄潭县城被红九军团击溃。但万式炯本人确实有一定军事素养,运气也比较好。王家烈下台后,蒋介石整编黔军,将何知重师整编为103师,万式炯任618团团长。在以后的军人生涯中,万式炯做了两件为国为民、青史留名的事:一件发生在抗战时期,万式炯的618团参加南京保卫战,是国军最后一支撤离南京地部队。原来,淞沪抗战时。万式炯率618团在江阴要塞与日寇激战。使敌遭受重创。后奉命撤退到南京,加入南京保卫战序列。在唐生智逃跑后。618团仍在战斗,撤离南京后一路收容103师溃兵,保持了部队战斗力。二是解放战争时期的1949年12月,时任滇黔桂边区中将副司令兼安龙指挥所指挥官的万式炯率部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

万式炯部本应随主力撤退回贵阳的,但是,作为王家烈嫡系的何知重知道,如果部队全部撤退,整个黔北都会成为侯之担的势力范围,再想要回来就难了。因此,特意留下了驻防湄潭的万式炯部,以牵制侯之担,自己带着4个团返回贵阳。

留守湄潭的万式炯,越想越感觉眼前地局势很诡异。既然红匪主力要攻占贵阳,为什么还要分兵占领黄平和施秉呢?难道红匪只是为了牵制我军主力增援贵阳么?还是小心点为好。再一想,主力回救贵阳,自己在黔北是孤军,如果红匪对黔北有什么图谋,单靠自己一个团是不行的。罢了,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还是和侯之担联系一下,提醒他执行王主席命令,加强乌江防线吧。

没想到这和侯之担一联系,侯之担就顺水推舟,要万式炯派部队防守菁口,防止红匪渡江。

想到侯之担拿着鸡毛当令箭,竟敢指挥自己,万式炯气的把电话都摔了。气过以后仔细一想,还是派一个营去菁口吧,毕竟那里是江防要点。即令红匪不来,也为自己万一需要撤退乌江南岸留个后路。

湄潭县城距离菁口也就100多里路,但是都是山路,好在万式炯部的士兵都是贵州人,还能适应,一个营紧赶慢赶,从早上出发一直走到了晚上,总算是在20日晚上到了敖溪镇。看看距离乌江边只有30多里路程了,官兵们实在是太累了。好多弟兄的烟瘾也犯了,营长不得不命令就地宿营。

一听说宿营,部队就撒了欢儿。毕竟这里是湄潭地界,是他们地一亩三分地,敖溪镇又是连通湄潭和余庆公路上地一个大镇,哪里有烟土,哪里有窑姐。官兵们心里瓦亮。于是,担任警戒的上岗。烟瘾犯了的过瘾,喜欢喝酒的三个五个聚做一伙吆五喝六,喜欢窑姐的自然就摸摸口袋里的光洋,昂首仰头而去。

这一夜,万式炯部这个营地士兵在敖溪镇基本上是狂欢了一夜。

天刚明的时候,镇子南边忽然响起两声枪声。敌营长以为是哨兵走火,没有理睬。搂着怀里地窑姐继续睡回笼觉去了。

后来情况就不对了,枪声越来越密集,而且已经到镇子里了。敌营长打个激灵,**的,难道真地是红匪来了?自己就这么倒霉,出门就遇上红匪?难道天险乌江也挡不住红匪,他们飞过来了?

很快,红匪好像已攻到跟前了。听着满镇子地人声、枪声,敌营长再不迟疑,一把推开吓得浑身筛糠的窑姐儿,三下五除二就穿好衣服,提着手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