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 (第1/4页)

听说师长要去看青龙洞,李成毅带着警卫一连就在门口列队了。

蔡中、刘建立、李清、吴征几个忙得焦头烂额地,看见刘一民真的要去游青龙洞,气就不打一处来,蔡中说:“这家伙,行动总是出人意料,部队忙着整编,他却有心情去游什么青龙洞。”

李清接着说:“政委,要不你们先忙。我去陪师长,刚才师长教育三连长地话大家都听见了,那可都是崭新地政策观点,不能错过。政委交待我要好好记录整理师长讲话精神,这种场合是万万不能错过的。”

蔡中说:“李清,你现在不光是政治处主任了,还是六团政委。你不赶紧去整训部队,在这里叽歪什么?”

李清还要再说。吴征插话道:“你们忙去吧,师长要把商人和票号的钱退了,我派个人陪他去办理就是了。”然后转身就喊:“杨唯、唐星樱!”

杨唯、唐星樱马上应声:“到!”

吴征交待说:“你们两个协助警卫三连执行任务,一定要把师长交待的退款事项办好。”

杨唯、唐星樱回答一声“是”,就去警卫三连了。

去青龙洞必须走祝圣桥。

祝圣桥原名舞溪桥,因为给清康熙皇帝祝寿而改名。桥中央建有一个三层高的魁星阁,楼柱上刻着两副对联。一副是清太守汪炳璈题写的“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辟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另一副是“把笛作龙吟,东去洞庭秋水满;传书随风使,西来滇海庆云多。”

站在祝圣桥上,看着桥下缓缓东流的舞阳河水,想象着当年这黔滇古道上使者奔驰、物流繁盛地境况,再想想穿越以来的短暂经历。刘一民不禁曼声吟道:“舞阳河水声细细,祝圣桥楼韵依依。黔滇古道迎远客,斜风裹雪染征衣。凭栏凝望思悠悠,战乱民苦何时休?喜看红旗漫卷处,河山尽吹英雄曲。”

吟完,头也不回一下。直奔青龙洞而去。

青龙洞是美丽地。

雪压在古刹、古树上,把这个入黔第一洞天装点得分外宁静、纯洁。

看见红军战士保护着一位首长走来,青龙洞寺的知客僧忙请出主持,陪贵客游览叙话。

刘一民也不说话,边走边看。一旁的主持不停地介绍青龙洞的历史渊源和特色。游览完了,主持拿出一张纸,恭请刘一民留下墨宝。刘一民不假思索,提笔就写:“中华文明、灿若星辰。兼容并蓄,发扬广大。”落款是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师长刘一民。

主持看了看,小心翼翼地吹干墨迹。收了起来。

游览完了。警卫三连也将10个商人请到了,刘一民告别主持。来到了青龙洞寺的主殿里,会见这些客人。

六家票号的经理和四个大商人战战兢兢的,看上去明显是受了惊吓。

刘一民进来后,三连长报告:“报告师长,客人全部请到,请指示。”

刘一民挥挥手,三连长退到一边,和李成毅、杨唯、唐星樱站到了一起。

刘一民请客人就坐,十个商人吓得连连作揖,没有一个人敢坐。

刘一民亲自走上前去,一个一个把他们扶到座位上。然后说道:“我们认识一下,我叫刘一民,是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师长。惊吓各位了,有得罪地地方,请多包涵,我这里给各位赔罪了。”说完,起身给他们敬了个礼。

十个商人吓得慌忙站起,不知道这位红军长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家已经被抄了,票号、商号也被抄了,钱也没有了。难道这个红军长官还嫌弄得少,又来敲竹杠了?

刘一民看十个商人都是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心里哪能不知道他们的想法,笑了笑说:“大家莫怕,都请坐,我今天请大家来,有三层意思:一是给各位赔罪。二是告诉各位个消息,就是我军决定,把没收你们的财产一分不少的还给你们。三是和大家交个朋友,顺便给大家讲解一下红军的政策。”

商人们一听,这是唱的哪出戏啊?昨天刚把钱弄走,今天就说退,可能么?乱世地军队都是饿狼,哪里有吃进去再吐出来的道理啊?

正在犹豫的时候,刘一民就说了:“大家莫要担心,红军说过的话都是算数的。”

这时,一个商人终于开口了:“长官说的可是真地?莫要再欺哄我们。”

刘一民说:“这位先生贵姓?是做什么生意的?”

对方回答说:“不敢有劳红军长官动问。敝人免贵姓阎,小号是山西祁县一家票号的分号,主要办理商业汇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