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 (第1/4页)

。如果都要后方补给的话,国内那些顽固的家伙会重新跳出来,指责军部把大日本帝国拖上了战争深渊,导致经济出现困难局面的。来电所需物资数量太大,需慢慢筹备,请在山西多想办法。”

寺内寿一大将不知道,香月清思要补给,矢野音三郎更是一心一意要补给。昨天夜里,他已经接到了正则义雄中佐的电报,知道支那军队攻击雁门关。随后就与雁门关联系不上了。矢野音三郎知道,正则义雄中佐和他的部队多半是玉碎了。玉碎就玉碎,关键是那里有运给自己部队的四百车辎重,这下恐怕都落到了支那军队手里,如果不打通运输线,自己的部队岂不是要饿肚子么?

矢野音三郎本意决心回师夺回雁门关,但香月清思要求先攻打太原,待拿下太原后,再回兵扫荡雁门关方向可恶的支那部队,斩草除根,彻底消灭他们。如果现在回师,不但影响攻占太原的大局,而且等赶到雁门关,支那军队怕是早已经吃饱喝足抢光拿光了,茫茫群山,何处去寻找他们?再说,太原是山西省会,土皇帝阎锡山经营多年,不能说遍地黄金,最起码也是粮饷充足、市场丰富。区区四百车辎重算什么,让支那人给皇军补上就是了。

矢野音三郎想想香月清思中将说的确实在理,就率军杀向了太原。

谁知到了太原,这里竟然是座空城,不要说没有一兵一卒把守,想抓个老鼠杀了吃都困难。这一见寺内寿一大将说让就地筹集补给,矢野音三郎少将心头的火就轰然点燃,直接就要求香月清思中将给寺内寿一大将发报,告诉他,不给补给的话,关东军马上要返回满洲,总不能让几万精兵饿死在太原吧!

香月清思看完电报后,心里也很气恼,矢野音三郎的话,简直就是火上浇油!香月清思马上就再次给寺内寿一发报,报告关东军第八师团在雁门关遭到沉重打击和雁门关失守、辎重丢失的情况,申明现在山西情况极端恶化,部队根本就不敢以旅团为单位出击,只能重兵集团行动。那样的话,就会重蹈板垣征四郎丢失太原的覆辙。当前情况,急需巩固占领区,保护交通线,而不是贸然出击。因此,后勤补给必须由后方解决。否则的话,不如撤兵回河北和满洲。

这次寺内寿一大将没有向第一封电报那样苛刻,答应由石家庄方面尽快给山西补充物资,并保证说会和关东军协商,由关东军负责南下兵团的补给,关东军筹措的物资可以暂时通过铁路由正太线转运,要求香月清思务必抓住关东军南下兵团支援的机会,尽快打通同蒲铁路和大同到太原的公路,围歼山西方面支那军主力,打开山西局面。

香月清思这才出了一口长气,心情也略好一点,拉着几个师团长开始喝酒取乐了。他怎么也想不到,此时华北日军的后方补给总基地天津,已经悄悄地落入了刘一民的手中,想要日本国内的补给,怕是暂时困难了。

第二二九章 袭取天津(一)

天津一名的意思就是天子经过的渡口,来源于明朝朱棣从天津渡运河南下发起靖难之役。1860年,天津成为五大口岸之一。清末洋务运动时,北洋大臣李鸿章、袁世凯的大本营就在天津,天津成了洋务运动的直接受益者。上世纪三十年代,天津工业、城建都飞速发展,到1937年的时候,天津的贸易额已经占到中国贸易额的三分之一,是华北最大的金融、海运、漕运、贸易中心。

12月22日夜,刘一民率教导师十万大军经过昼伏夜行、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静海县的独流一带,隔独流碱河与天津相望,距天津市区仅有几十里路程了。

至此,教导师几个领导罗荣桓、蔡中、曾中生的心才算彻底放下。因为以教导师的实力,纵使日军此时发觉,也来不及阻挡教导师夺取天津了。

这一路行来,特遣支队伪装日军开路,十万人马竟然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掩袭到了天津城下。这一方面是教导师伪装工作做的好,另一方面是日军实在是太骄狂、太大意了。腹地的空虚程度令人吃惊,许多县城都是只有一个小队在驻扎防守,当然顾不上查看是否有中国部队偷偷过境了。

日军的表现让曾中生看刘一民的眼神都变了,认为师长简直是太有战略眼光了,除了他,谁能料到这华北平原上日军兵力竟然如此薄弱。要不是为了占领天津,真想在华北平原上大大闹腾一下,把日军的坛坛罐罐砸个粉碎。

曾中生自然是不知道未来。历史的走向的,他以为日军真的是象刘一民说的那样,顾头不顾腚,为了不停地进攻,把战线拉长了,导致腹地如此空虚。

刘一民来自未来,自然知道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