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部分 (第1/4页)

很快就到了出发时间,刘一民和罗荣桓、蔡中走出师部,带着警卫团和师部机关悄悄出了大店镇,在镇外与教八旅、骑兵旅汇合后,趁着夜色浩浩荡荡向北开去。

雄壮的胶济路战役拉开了序幕。

第五0三章 袭占安丘(一)

安丘县是鲁中名县。

安丘之名来源于汉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封将军张说为安丘懿侯,食三千户,治所在牟山北、汶河南岸。到了汉景帝中元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48年,汉朝设置了安丘县,属北海郡,治所在今县城南面的高地上。以后由于改朝换代的原因,安丘县名、治所、区划多有更迭变换,一直到宋开宝四年,也就是公元971年,安丘县城才迁至今县城处,从此县名、治所再无变换。

这安丘啊,东与高密、昌邑以潍河为界,西接临朐县,南隔渠河与沂水县、诸城县毗邻,北连坊子、昌乐县,胶济铁路横贯县境北部,台潍公路由南向北穿境而过,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古时候,由于有潍河、汶河水运和多条驿道,许多军事家都在这里演绎出了威武雄壮的话剧。史载,夏帝相二十七年,浇伐斟寻,大战于潍水,覆其舟而灭之,这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水战。后来,赵齐之战、汉楚潍水大战都发生在安丘境内,连曹操、刘裕都曾经征战到过这里。其中最经典的就是韩信指挥的汉楚潍水大战。当时,韩信指挥汉军筑坝拦截潍水,楚军不知是计,渡潍河发动攻击,结果被汉军放水大淹楚军,韩信趁势挥动大军掩杀,取得大捷。此仗有勇有谋,巧借水势,充分展示了韩信过人的军事才华。

安丘之有名,还与众多名人传说有关,据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真实发源地就在安丘大车山下的齐国长城,孔子的女婿和门生、懂鸟语的公冶长就在城顶山建书院教书授徒。宋抗金名将、安丘人陈规,把火药装填在大竹筒中,制成了临阵交锋时**火焰的火枪,应用于攻守城作战之中,开全世界制造管形射击火器之先河。他撰写的兵书《攻守方略》,在军事史上较早提出“重城重壕”、“守中有攻”及使用新式火枪等城邑防御作战的理论和方法,对当时的军事理论及实践有重大影响。

这个时候安丘之所以有名,是因为1937年10月日军第五师团攻占山东时,第五战区高级参议刘震东率领着他草草拉起的四百多人的游击支队在安丘县城与小鬼子拼了一场。当时,安丘县长已经逃跑,城内的老百姓也已经跑光,刘震东率领他的游击支队在援军没有到来之前,进驻了安丘县城,很快就和日军接火。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刘震东也牺牲在安丘县城。但是,那是在韩复渠全军撤退的时候打响的,刘震东和他的弟兄们自然就成了老百姓口口相传的英雄。

鲁中战役后,安丘被八路军收复。可惜,日军重兵集团随即攻向鲁中、胶东,八路军教导师主力实施牵牛战术南下苏北,曾中生指挥的鲁东部队又退向胶东,安丘自然再次沦陷。后来,虽然八路军教导师主力返回山东,但为了实现战略隐蔽意图,八路军广泛开展冷枪冷炮运动,深入沂蒙中心根据地的日军据点逐步被清除,但这安丘县城由于距离胶济铁路和济青公路比较近,仍然由日军占领。

谁都没有想到,胶济路战役的第一枪竟然是在安丘县城的一家饭馆打响的。

这年头,小日本烧杀抢掠的,一般的人家都按照八路军干部的要求,在鬼子到来前就坚壁清野“跑老日”去了。留给鬼子的是一座空空荡荡的县城。

小鬼子自然是喜欢烧杀抢掠,但是没有中国老百姓,他们到哪里去烧杀抢掠啊?驻守安丘县城的小鬼子时间不长就想弃城而去,但是他们的上级不愿意,因为安丘是战略要地,既可以封锁鲁中南山区,又可以屏障胶济铁路和济青公路,还命令他们务必把老百姓哄骗回县城,建设黄道乐土。于是,那些汉奸伪军的差事就来了,天天到乡下去贴布告,宣传日军建设黄道乐土的主张,哄骗老百姓回城。但是下乡的汉奸、伪军不敢走远,也不敢落单,生怕被民兵、游击队打埋伏,就只好找自己的亲戚、熟人,把他们拉到县城里来充门面。时间稍微一长,有些原来在县城里的老住户就觉得局势稳定了,加上天气越来越冷,人总得生活不是?陆陆续续就有些人回到县城,在小鬼子的刺刀下开始了他们的顺民生活。

中午时分,安丘县城看上去有点死气沉沉的。

由于没有多少居民,也很少有做生意的人进城,县城里恢复营业的德全饭馆里冷冷清清的,老板坐在柜台里,有一搭没一搭地拨拉着算盘,用算盘珠子的响声打发寂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