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部分 (第1/4页)

屋子,是柴草房及农具房。

不用说,这是一家殷实的农家院落。要不是来了小鬼子,在这飘雪的夜晚,这家人应该是围着火盆,乐乐呵呵地闲话桑麻。可惜,小鬼子来了,主人一家不得不随区小队和民兵转移,强盗们霸占了这里。堂屋里、厢房里全部住上了伤兵,哀号声一声接一声,在静夜里传出很远很远。主人家的驴棚、牛棚里拴着东洋战马,马夫们不停地在主人家的谷草饲料房里进进出出,用主人家来不及转移的饲料喂马。

村子外面的农田上,停满了日军的坦克、装甲车、汽车,小鬼子以小队为单位,一部分围着篝火而坐,抱着枪、耷拉着眼,闭目养神。一部分在帐篷里睡觉,呼噜声、放屁声连成一片。远处,执行警戒任务的鬼子,全部撅着屁股爬在临时挖成的散兵坑里,警惕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南面白天八路军的阻击阵地。在他们的身后,小鬼子的坦克、装甲车全部把枪口、炮口指向了南面和东面,随时准备开炮。

日军张网以待,等着白天打阻击的八路军夜晚前来劫营。

黑漆漆的夜晚,往下飘落的雪花似乎都知道了人世间的阴谋和诡异,一朵一朵往下慢悠悠地飘着,落地即融化进土地中,似乎羞于看这些准备伏击八路军的小鬼子的丑态。

这个时候,驴棚里的食槽发生了变故。

日军的战马一口一口嚼着草料,时不时地抬头打喷嚏、撂蹶子、甩尾巴,很是自得。突然间,食槽底部的挡板被抽掉了,一个戴着钢盔、穿着日军军装、提着八一自动步枪的八路军跳了出来。刚一落地,甩手就是一枚铁钉,端端正正地钉在了正在喂马的那个目瞪口呆的鬼子马夫的喉咙上。紧接着,这个八路军往前一跃,伸手揽住了鬼子马夫的身体,将其平稳地放在了墙角。

八路军教导师长刘一民率领特战队摸进了小鬼子的心脏

就在刘一民跳出驴棚食槽的同时,八路军特战司令李凌风、副司令王老虎都相继从村子里老乡家的地道口杀了出来。这下,住在村子里的小鬼子可是幸福了,他们绝大多数人都将在八路军特战英雄的手里没有丝毫痛楚感地死去,那感觉简直有点象后世美国人搞的安乐死。只不过美国人搞的安乐死是为了解除久病的病人的痛苦,八路军特战英雄是为了送无恶不作的小鬼子下地狱。

刘一民一击得手,闪身出了驴棚,手里的铁钉接连甩出,把正在院子里运送饲料的小鬼子一一送回靖国神社。然后双脚一躲,拧身上房,手里的铁钉不断甩出,把爬在屋顶警戒的小鬼子也送回了东洋。

紧跟其后的特战三中队队长赵治宇也毫不逊色,两手都是飞刀,刀刀直奔小鬼子的心脏和喉部,见血封侯。

两个人就象杀神一样,一个在房顶、一个在地面,神挡杀神,佛阻杀佛,把院子里的小鬼子当成了靶子,施展绝技,很快就把稍微有点热闹的院子清理得鸦雀无声。

跟在他们身后的特战队员,一个个象灵猫一样,嘴里噙着匕首,一手提着八一自动步枪,一手端着上了消音器的手枪,顺着墙根,扑向了堂屋、厢房、牛棚以及堆放杂物的房间。很快,院子里就想起了轻微的“噗、噗”声,鬼子伤员的哀号声总算告一段落。

刘一民在房顶把村子里和村子外的情况看了个清清楚楚。下房后,朝着赵治宇做了个手势,领着特战三中队悄悄出了大院,向村外的小鬼子营地摸去。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这是和平年代的诗人们的吟哦。对于八路军来说,应该是黑夜给了我杀鬼子的机会。以八路军特战精英的身手,在这样黑漆漆的夜晚,想掩近日军宿营地,那是早就训练过、实战过的基本功。

刘一民酝酿火焰阵计划的时候,目标就很明确,那就是要利用小鬼子装甲部队、机械化部队的油料,焚烧小鬼子坦克、装甲车和汽车,减弱小鬼子的机动能力。至于消灭日军近卫师团、装甲旅团,刘一民没有那么狂,也没有那么傻,小鬼子兵力庞大,纠缠的时间一长,特战队必然会陷进鬼子的包围圈,就算特战大队在这个时代罕有敌手,也不可能从鬼子近卫师团的包围圈中杀出去。毕竟特战队员也都是肉身凡胎,中弹后照样会牺牲、加上小鬼子也不是吃素的,每人打一枪,那就是几万发子弹,那家伙可不好玩。

刘一民要找的是日军运送汽油、弹药的辎重车。他刚在在房顶上已经看清楚了,小鬼子的辎重车辆就在村口的北面,处于小鬼子的层层保卫之中。至于鬼子的坦克、装甲车、汽车,那是李凌风、王老虎的任务,相信他们不会让小鬼子失望的。

在村口,遇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