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部分 (第1/4页)

孟庆山对这一节没有多想,吕正操这一说,他也回过味来,字斟句酌地说道:“刘师长这是充分估计冀中敌我斗争的复杂性,信任我们两个,要我们对蔡主任的安全向他和教导师负责。”

吕正操咧嘴一笑:“刘师长还是没有把我们当主力看啊我同意按刘师长指示执行,放人”

一道道命令由冀中军区发出,一边打游击一边肃托的冀中我军,嘎然停止了肃托运动。

接到刘一民电令后,蔡中和曾中生商量,带警卫三营一个连马上动身到冀中去。

曾中生经历过鄂豫皖肃反和川陕根据地肃反,提起这些东西登时就毛骨悚然。一听蔡中只带一个连去,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说是一个连无法保证安全穿过封锁线,应该带教六旅骑兵营和教四团去,顺路帮助冀中我军收拾一下小鬼子,改善一下冀中的敌我态势。

蔡中自从遇到刘一民后,就没有想过什么是危险。听曾中生话里话外的意思,那是不光要防着小鬼子,还要防着冀中的肃托运动把自己也整肃了,让全教导师数一数二的教二旅教四团去给自己保驾。

蔡中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只带教六旅骑兵营去。因为教四团是鲁西我军头等主力,万一师长有新的作战部署,需要鲁西我军投入战斗,少了教四团会影响作战效果的。再说了,部队规模小一点,容易悄无声息地穿越鬼子封锁线。至于会不会被冀中肃托运动给整肃掉,蔡中不怕。现在不是中央苏区的时候,而且冀中我军是在冀南完成的整编,干部配备、部队编组都是在教导师政治部组织下完成的,那是标标准准的八路军正规军,蔡中相信有刘一民的电令,到冀中巡视在安全上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等蔡中率领教六旅赶到冀中的时候,冀中的肃托已经停止了。

春夏之交的时候,冀中平原是美丽的。树木是绿色的,青纱帐是绿色的,田野里的麦子、谷子也是绿色的,把个美丽富饶的冀中平原变成了绿色的海洋。

这个时候正是游击健儿逞英豪的时候,有青纱帐掩护,八路军、民兵东一枪、西一炮,打的公路边大村镇据点里的小鬼子和汉奸恨不得放把火把青纱帐烧了。

肃宁县东湾里位于肃宁、献县、饶阳县三县交界处,原来有老唐河从这里经过,再次绕了个弯,边有了东湾里、西湾里这样的村子。后来,老唐河逐渐干涸,河岸上、河道里都种上了梨树,形成庞大的梨树林,便于隐蔽部队,能守能退,冀中行署、军区现在就设在东湾里。

清晨,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副书记鲁贲、冀中军区政委孟庆山、司令员吕正操陪着蔡中在梨树林里散步。

自从北上抗日以来,蔡中一直和刘一民、罗荣桓、曾中生指挥教导师作战,难得能在景色如此美丽的大平原树林中漫步,心情很好,笑着对几个人说道:“你们选这个地方不错,有梨树林掩护,再加上地道,小鬼子来了绝对讨不到好去。”

黄敬这年27岁,显得风华正茂。听蔡中这样说,就接到:“蔡主任,这冀中可是个好地方。大平原一望无际,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可惜让小鬼子两次重兵扫荡糟蹋的不成样子。小鬼子他娘的,扫荡的时候见人就杀,多亏刘师长要求挖地道、路壕,保护了冀中老百姓。不然的话,冀中怕是比现在还要惨的多。”

蔡中说道:“第一次日军重兵扫荡冀中时,冀中抗日武装不得不向冀南转移,损失很大。等到日军第二次重兵扫荡冀中,我军凭借地道掩护,竟然在敌后生存下来。这不能不说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啊”

吕正操感叹道:“我们是生存下来了,但是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多少人死在了鬼子的刺刀下。冀中部队要想恢复元气,还得一段时间努力。要是教导师主力能打回冀中就好了,只要赶走了冀中的小鬼子,让老百姓能正常生产生活,冀中就是我们八路军的粮仓,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太行山输送粮食和兵员。”

蔡中笑道:“等赶走冀中平原的小鬼子,太行山上的我军主力早就下山了,用不着向山区运粮了。不要着急,慢慢来,小鬼子暂时是强大,但他们不可能一直这样强大下去,要不了几年功夫,他们的精锐部队消耗完,也就快灭亡了。”

几个人正在边走边聊,就见一队战士押着一群人向东湾里走来。

蔡中大喝一声:“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

一见是几个首长,带队的干部就跑来报告,说是这些人都是军区供给部的汉奸,押到军区来审讯的。

蔡中一听就往队伍跟前走,还没走到跟前,那些被押的犯人们看见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