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部分 (第1/4页)

杉杉元当即指示山下奉文,制定周密作战计划,把刘一民主力阻击在陇海路以南,然后调集部队加强第一军、驻蒙军,对山西的八路军根据地实施大扫荡。战役发起必须具有突然性、隐蔽性。扫荡结束,支援第一军作战各部队要迅速返回原住地,严防八路军报复性攻击。

山下奉文提议,是否可以向大本营报告,请调近卫师团参战。

杉杉元想了想说:“以我的名义给大本营发报,建议将近卫师团扩编,变成两个近卫师团,一个留守日本,一个开赴支那参战,就驻守青岛。只要有近卫师团驻守青岛,我们就可以没有顾虑地发动治安作战了。”

一听说打仗,武藤章把他找杉杉元的本意也忘了,马上就象注射了鸡血一样,变得好斗起来。

武藤章建议,平津地区治安情况比较稳定,可以把110师团抽出来加强到山西方面。另外可以将德石线上的第十四师团抽出来,参加山西治安作战。豫东方面战线稳定,也可以抽出一部分部队。只不过为了确保山西作战顺利,应该首先集中兵力突袭冀南和鲁西,待肃清冀南、鲁西的八路军后,再发动山西方面的大规模治安作战。

三个老鬼子对着地图各抒己见,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形成了共识,徐州一线和德石线上的部队不能动,还得加强。只能等近卫师团到后,可以留下一个旅团配合青岛守备队守卫青岛,近卫师团主力、第110师团、第四十一师团和华北治安军可以加强第一军作战,首先扫荡八路军的晋西北、晋察冀根据地。然后再扫荡晋中、晋东南、晋西、晋南。预计等山西治安战结束,第五师团也就可能已经返回华北了,由第五师团和近卫师团在,就可以发动针对八路军教导师的作战了。

第七四六章 高敬亭事件

就在杉杉元、山下奉文、武藤章在一起密谋如何调动兵力扫荡八路军根据地的时候,刘一民正在做横扫江淮的最后准备。

历史上,这个时候新四军在江北部队只有高敬亭的第四支队和在豫皖地区的彭雪枫游击支队,八路军也只是115师东进部队分出一部分向苏皖地区发展,部队规模都很小,处于游击状态,与现在的教导师南下部队无论是兵力规模还是武器装备皆不可同日而语。

从敌情上来说,此时的苏皖地区敌情和历史上也不同,由于刘一民两次率部队南下,调动日军主力离开山东,导致日军对苏皖地区的扫荡力度大大超过历史上,基本上各县城全部落入日伪军手中,许多土匪武装和地方势力武装在日军重兵集团的打击下要么被消灭、要么都投向了日军怀抱。苏北、苏中地区,韩德勤指挥的二十四集团军所部在日军打击下损失惨重,局促在盐城、阜宁地区,与八路军苏北支队联手对抗日伪军。八路军三个骑兵营在苏中游击,威胁日军长江防线。安徽方面,国军第五战区部队主力据守大别山区,安徽省政府驻扎在立煌县,豫皖边区有彭雪枫新四军游击支队,皖中地区有高敬亭新四军四支队。

日军收缩兵力从阜阳地区撤退后,胡老虎率领八路军骑兵旅占领了阜阳、蒙城、涡阳、亳县、宿县之间地区,开辟了皖西北根据地,与彭雪枫部的豫皖边区连为一体。第五战区部队也趁机收复了阜阳县城、霍邱等地,将防线向东推进。

随着八路军南下部队四个步兵旅在皖东北、苏北地区展开,打通了与苏北支队联系。但是由于刘一民贯彻的是占领农村、隐蔽发展的策略,并没有攻占日伪军据守的县城和重点集镇,因此,苏北、皖东北从整体上讲还处于日伪军控制之下。

刘一民从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段时间他在**镇又是会见郭沫若率领的艺术家慰问团,又是撰写《论党内民主》,忙的不亦乐乎,随他南下的罗延可没有闲着,侦查员以**镇为中心,撒向了四面八方,苏北、苏中、皖东北、皖中的敌情摸得清清楚楚。

现在,日军关东军正在与苏联红军交火,华中派遣军刚刚完成南昌会战和随枣会战,华北方面军兵力分散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几块战场上,安徽日军主力仅有一个17师团,苏北、苏中日军仅有一个15师团,剩下就是些独立混成旅团和守备队,整个苏皖边区已经被日军视为占领区,虽然有十来万部队,但分布在这么广大的区域内,兵力就显得极为薄弱,也只能控制交通干线和重点城镇。至于那些跟在日军屁股后面狐假虎威的伪军,在刘一民眼里就是些送枪送粮的运输队,不值一提。此时不大张旗鼓地收复失地、建立强大的苏皖根据地,老天爷都会不愿意穿越而来的刘一民的。

刘一民给主席和总部发去电报,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