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 (第1/4页)

还有两位善战的名王为副将,协助守卫,库山一带共驻扎有吐谷浑人精锐的战斗力量三万余人。

这样的安排也是天柱王一手策划的。

这支军队的一部原来是另一位名王的部下,这名王与天柱王一向不和。

唯天柱王马首是瞻的白兰王在其一再蛊惑下,自请命去领兵守卫这个青海东南地势最险要的战略据点,天柱王同时让自己的两名亲信名王协同守卫。

而慕容伏允在犹豫再三的情况下,同意让白兰王把守库山。

这也让那位被夺了军队的名王忿忿不平!

白兰王却是个平庸莽撞之辈,自吋守备的兵力不少,扼守着如此险要之地,营内所存粮草及牲畜数量众多,可以供应三万人数月之用。唐军远道而来,又不熟悉环境,且派出的斥候也没有唐军进击的消息传回来,都有些大意了,以为唐军还呆在鄯州城附近。天天呆在帐内,和几个掠来的女子厮混。

白兰王还在埋怨自己的族兄和高昌王慕容孝雋太过于胆小,把唐军说的神化了,依他的性子,拉上人马,和唐军干上一战才过瘾。

但其属下的两名名王却忧心忡忡,心情和白兰王大不一样,这段时间所派出的斥侯,竟然没有一个回来复命,这太异常了。

从库山派出人员,到鄯州近探听消息,回来也基本在十天半月左右;但自从一个月前派出的一批斥候带来唐军抵达兰州,再往鄯州进发的情报后,再没任何消息传来!

这些天,这两位名王除继续派出斥候探听消息外,还一再劝说白兰王做好迎战和逃跑的准备…

第三卷 兵锋 第十八章 库山之战(中)

从鄯州到库山差不多有近四百里的路程,地形大多为山谷盆地。

在熟悉地形地一些特战队员带领下,李道宗大军沿着湟水河谷南岸一带行进,李业诩部沿着湟水河谷北侧走,遥相呼应。一些地段地形不错,通行速度快,但许多地段地势险峻,道路崎岖难行,有不少地方更是要下马步行才能通过,唐军行进速度不快。

一路行来还算顺利,近百名的特战队员分布在两支队伍的前方,他们袭杀或者擒拿了许多吐谷浑派出的斥候探子。

李道宗也派遣一些斥候在前方探听消息,并截杀对方的斥候,这些人没有发现任何可疑情况。不知具体情况的李道宗还在纳闷,吐谷浑人怎么如此大意,得知唐军已经抵达鄯州一线,竟然不派斥候探听消息?

第七天的天黑时分,李道宗的大军才抵达库山吐谷浑所筑大营近处,在离对方大营二十里处几外山谷林地中,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地休整,补充粮食和饮水,恢复体力。

同时派出大批斥候侦查情况,伏击敌方的侦探人员。

而这时,据守库山的吐谷浑人还未发现正前方唐军的行踪。

吐谷浑人多次派出的斥候要么被前方的特战队员收拾了,要么当了俘虏。

李业诩所率领的三千特卫,在最后一次与李道宗部联络后,行程先于李道宗所部一步,在上游河段淌过湟水,过了吐谷浑大营所处位置约五十里地,再向西侧折回,已经悄悄地抵达目的地附近。

伴着特卫前行的有近六十多名特战队员,在一些对地形较熟悉的队员带领下,为特卫的行进扫清了障碍。

这一带是赤岭的西段,一路行来极少遇到行人,偶尔的几个也都被射杀了。李业诩布置的那些专门射杀远距离“闲杂人”的强弩,也只用了少数几次。

也没见到有什么吐谷浑人的哨卡之类的防卫点,只是一个山隘处有小股的吐谷浑人驻防,被队员们轻松解决了。

李业诩率部趁着夜色摸黑前行,从那些小道秘密潜行到吐谷浑人后边的山头间。

道路艰险程度却比李业诩开始想的要好多了,虽然地形不太好,但也只是几处险要路段比较难行,需要牵着马上山,其他地方都还算平坦。特别是这高原上的山,没有那些高大的树林和灌木丛,大多都是连片的野草或者是散乱的碛石,偶尔有一些地方长有灌木类的低矮植物,基本的路段都可以骑在马上通过。

官兵一路行来,许多人都有些透不过气的感觉,一些人感觉到头晕。

李业诩出发前,命人准备了一些抗高原反应类的药,如红景天之类,每名士兵都有带在身上,只是一直没有用到,今天也刚好派上用场了。

李业诩明白,这些地方很少有人来,可能是海拔高了,牧草长得并不好,而面对青海湖方向,又是落差很大的地势,断头路一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