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 (第1/4页)

“陛下,各军镇守将可以几年即轮换一次,各文职和军职人员不相互隶属,军屯的物资要先被文职官员收取后,再发回军中,这样可以做到相互制约…”后世生产建设兵团具体如何动作,李业诩不得而知,但他知道,现下的朝中百官,还有面前的这位皇帝,对这些事情应该很在处理经验的。

李业诩悲叹一声,封建帝王最怕的还是手下造反,这样军队民生都集一体的军屯制度,李世民不放心那是肯定的。

“朕对军屯制度已经考虑了良久!”李业诩没料到李世民这样说,“今日再听贤侄一说,确实这是最佳方式…”

“陛下…”李业诩大喜,李世民自己也想过这计了,真是英雄所见啊。

“贤侄,你愿意在西北屯垦戍边吗?”李世民满是戏谑之色着着李业诩。

“只要陛下有令,无论要臣到哪里,臣都坚决执行陛下之令!”李业诩没想过自己到那西北之地去呆上几年来,但李世民如此说,也只能这样应。

“朕说笑呢,贤侄如此大才,朕怎么会让你去屯垦戍边!”李世民很随口地说道。

这话在李业诩听来味道却感觉大不一样,其中可以有很多种意思可以理解,这皇帝说这是什么用意?

李世民似乎也回过味来,“军事学院筹建在即,朕还要你负很多事,如何能在外镇守?镇兵之将,军中多得去,但能帮朕做这些事的,却不多,你李翼是不可少的!”

听了李世民这画蛇添足般说的话,李业诩还是有些不对味儿,只是也不好说什么…

第四卷 军魂 第二十九章 西北风云又起

“贤侄,过些日子天也要转凉了,朕也要回长安,一些事儿再找你聊,你先去吧!”李世民看似也乏了,吩咐李业诩走了。

“是,陛下,臣先告退!”李业诩作礼告退。

对李世民这样,李业诩都已经有些习惯了,什么事都先听在心里,不会发表同意或者反对的意见,过些时候有可能直接就把诏令发了出来。

像李业诩这样级别的虽然也算是朝中重臣,但还没够级别参预朝政,在政事堂议事时候是没资格参加的,所以很多诏令如何产生,李业诩还是不清楚。

以李业诩的分析,李世民认同的观点,一定是会向其他朝臣们征询意见,不一定经过朝议,在政事堂过会后,就直接施行了。

李业诩快步出了九成宫的正殿。穿过宽大的庭院,正准备往外走,这时匆匆地跑过来一位少年人,李业诩一看,正是晋王李治。

“见过晋王殿下,!”对这位历史上的高宗皇帝,李业诩不敢失礼。

“李大将军,本王在这里等候你多时了,!”李治同他的几个哥哥一样,看到李业诩也是一副崇拜的目光,“听几位皇兄说,大将军一身武艺很是高深,本王在这里没事做,天天就是溜马,你能陪我练武艺吗?” 说着露出一副乞求的目光。

长得白白嫩嫩的李治一副养尊处优的纨绔样子,也似并没练过什么武,看样子也只是个游手好闲的混混,李业诩都没和李治打过什么交道,一则因为李治实在是年少,而且还是一直与长孙皇后同住着,平时很难见到;二则李业诩自己实在是忙,也并不愿意去和这些皇子们打交道,除了一个李恪;再则,李业诩潜意识里觉得,在他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后,李治再没有机会能坐上皇位。

只是虽然如此想,对李治的要求也不敢直接拒绝。李业诩当下委婉地说道:“殿下,末将奉陛下旨意,这次是有重要事儿到这里来,还要急着赶回长安,第一卫军各项训练任务都是末将直接负责,军务不敢懈怠,不然陛下要责罚的,还请殿下见谅!”

“唉,本王就知道你会如此说的!”李治失望地叹了口气,“我向母后提这样的要求,母后也是如此说!只是大将军可以时常到这儿来啊,从长安到这里,换马只要大半天就到了…”

李业诩没应李治的这番话,因为他已经发现,一个能管李治的人过来了。

“稚奴,李大将军有重要的事儿要去处置,你现在如何能拦着大将军,!”传来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

说话的正是长孙皇后。

李业诩敏锐的观察力,在长孙皇后还在远处时候就已经发现,知道长孙皇后会替自己解围来了。

李治刚才的话确实太无理,让李业诩都有些恼怒。自己辛苦地在大日头下训练士卒,这个当皇子的在九成宫享受清凉,还要求自己快马跑到这里来,为他教授武艺,真是吃饱了撑着,不知道干事的人辛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