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部分 (第1/4页)

兰州暂时是叶昭投送武装部队的最远之地,等哈里奇袭了兰州,就需要先稳一稳再对西北用兵,或抚或剿,分而破之。

准备在兰州建立军械局的各种机器设备都准备完毕,现今运输条件下,在兰州设军械局可以最大限度支援将来的西北战事。

福州号靠岸,码头,早站满了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平远军战士。

前来迎接叶昭的是第三步兵团总兵官郑三英,当叶昭走上两步握住他的手亲切的拍了拍,郑三英惊呆了,半晌没回过神。

叶昭下榻在天津郊外之军营,绿色军用帐篷,军营里密密麻麻的布满这种帐篷。

说起来,这场战争对于南国经济是一次刺激,比如军用帐篷,就令南国多少工厂作坊受益?

只是国库越发拮据而已。

今年南国又发行了一亿元纸币,但国债已经到了一个比较危险的数字线,不过南朝蓬勃发展的势头掩盖了这一点,国外资金源源不断流入,很多新技术的率先使用令投资者们充满了信心。

实际上,南国今年财政收入预计将会突破两亿银元大关,不过同时,国债也累计高达一亿八千万银元。

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比例了,只是南国民众不知而已,不然必定会对纸币的发行造成毁灭性影响,毕竟大多数百姓不懂国债具体操作模式,乍一听闻,定以为中央政府要破产,谁还敢用纸币?

现今叶昭考虑的就是战事结束,要尽快将国债数字降下来,只是,占领北方全境,实则对财政收入并不会产生飞跃式影响,反而基础建设等等,需要花钱的地儿越来越多,毕竟仅仅依靠私人资本进行基础建设不现实,更不要说学校等等实际上的扶贫投资了。

坐在木桌前,翻看十几天来的战报,门外侍卫进来禀告,英国和法国的天津领事联袂来访。

叶昭摆摆手:“不见。”

想也知道,又是来磨叽北朝欠款的,在金陵,英法美三国领事同外务部一直在打嘴皮官司,三国均有商人借了巨额银钱给北国,合计超过了上千万两白银,三国希望南朝能继承北国的债务关系。

南朝引经据典,言道南国政务院对北国宣战前即照会各国,不承认各国政府、私人与北国签订的一切契约,包括借贷关系。所以北国的借款绝不应该转嫁给南朝。

他们与外务部磨嘴皮子不见成效,竟然追自己到天津来了,在金陵时不见他们,来到天津,自也不例外。

第一百五十一章 前尘往事

北京,紫禁城。

骡马车里,推挤着布包包裹的金银器皿、珍玩异宝,太监宫女,乱哄哄一团,一个个大难临头的模样,甚至互相推搡,那边,几名太监和宫女滚作一团,十几丈外就是皇舆,他们却恍若未见。

所谓大难临头各自飞,就是如此了。

六王颓然的看着眼前这副鸡飞狗跳逃命的画面,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皇上,快动身吧。”在旁边催促六王的是军机大臣桂良,南逆眼见就将兵临城下,陕甘战事不利,西遁道路受阻,现今唯有退到关外。

六王微微颔首,随即心下轻轻叹口气。这个景祥,自己打小就看他不顺眼,起因便来自一次酒宴,记得那年自己八岁,景祥七岁,当时见他面貌俊秀,本对他生起好感,还想和他说,哪天带自己去斗蟋蟀。谁知道他稚声稚气的说自己“志大才疏”,还与自己辩孔孟之学,言辞自己闻所未闻,和书本上全然不同,却偏偏很有道理,把自己辩得哑口无言,虽然当时没有旁人在场,这却是自己一辈子忘不了的屈辱。

从那时节起,越看他这个人,越觉得他跟画皮一样,是个鬼,表面不学无术,骨子里,可不知道装的什么东西。

现今看,还真被自己料中了,这个贼子,莫非真是上天降下来,灭我满清江山的祸胎?

“皇上,这些骡马车可走不了多远,干脆,都砸了吧!”桂良看着一辆辆马车,情知这番情形,只怕未到关外就被南逆给撵上了。这些宝物与其留给景祥,莫不如砸个精光,一拍两散。

六王默然半晌,说:“算了,都留下吧。”

桂良一呆,但自不敢再说什么,回头吩咐内侍几句,内侍领命而去。

“皇上,肃顺和崇绮他们呢?”桂良又问。肃顺不必说了,崇绮则是景祥的妹夫,本任步军统领衙门兼办司员,南北战事爆发后被罢官。

六王摇摇头:“都由得他们。”

桂良见状,心里叹口气,皇上,好像没甚么心气儿了,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