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章 卖骡车 (第1/2页)

老人家会过日子,腊肉都是切得薄如纸,还有几块腊肉骨头,还特意捞起来,准备留着晚上再煮一次面疙瘩汤。 这样面疙瘩汤里会有肉味,又能省下油盐。 在肖老婆子看来,自家中午这顿饭已经很不错了。 虽然比不上吴家,但比另外几家丰盛多了。 她还低声和肖筱嘀咕:“咱们家伙食不错了,你看那几家说是番薯粥,米少番薯多,油花也没见着呢?” 要是肖筱是老二家的,她才不会这么客气呢。 谁让小孙女会投胎,投到了老大媳妇的肚子里,她也不太敢惹老大,只能借机教导小孙女。 她也算是看明白了,小孙女不愧是老大的种,都是贪图口腹之欲的。 怪她先前都没发现,以往还觉的老大家三个孙女,都是乖巧能干又懂事的。 肖筱听出来祖母的敲打,勉强挤出个笑容:“祖母说的对,咱们家的伙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肖大郎端着碗凑过来,听到她的话,很欣慰:“三妹说的好,你这也算是学以致用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肖老爷子当初也想两个儿子有出息,也是费了心思,送去私塾念过书的。 无奈兄弟俩都没那天赋,念了几年后,大的就去县城里混,小的这个继承了祖传的手艺:杀猪,卖猪肉。 后来老二生了三个儿子,大郎和二郎学业不错,还喜欢教姐姐妹妹们读书认字。 托驾鹤归去的太祖的福,女子也可以去私塾念书识字。 不过小老百姓家,很少会让家里的女孩去念书,女子总要嫁人的,总感觉是为他人作嫁衣,太亏了。 倒是肖有福和柳氏疼女儿们,都让她们去女子私塾念过几年书的。 不过,喜欢念书的就是肖綉。 肖莲和肖筱是喜欢去玩,去凑热闹。 现在肖大郎就打趣肖筱:“那两年的束修没有打水漂。” 肖筱白了他一眼,勉强为自己挽尊:“我那是内秀,是不爱显摆。” 事实上,她觉得自己现在就是半个文盲,因为原主确实不喜欢念书,更不爱写字。 而她就算是上辈子读了十多年的书,也没学过毛笔字。 以至于现在也硬气不起来。 她也很纳闷,穿穿前辈改变了很多,怎么就没把毛笔字给换成硬笔字? 不过没关系,她原本也没打算做才女,只想做咸鱼。 “哈哈…”肖大郎被她逗得哈哈大笑,被她打了两下,才低声道:“我在大伯那边听他们说,这边被征兵更早,村子里早就空了,他们也是得到消息后就跑去山上,才躲过这么一劫。” 说完,冲她挤眉弄眼:“好妹妹,天这么热,你和大伯说一声,咱们等下午凉快点再走吧?” 大家都明白,哪怕祖父祖母说午后歇一会就走。 但要是大伯开口说晚点走,他们也不会反对。 肖筱虽然嫌中饭不怎么样,却还是爱惜粮食,把碗里的饭菜都扒干净后,才懒懒的问:“你想干嘛?” “不是你先前说,村里跑的急的人,会落下地里的庄稼嘛?”肖大郎他们正是能吃的时候,每餐两大碗,那才能吃饱。 现在祖母却给他们一人一碗,真的填不饱肚子啊。 饿的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 不过他们有自知之明,想让祖母多煮点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另外想办法了。 肖筱听到这话,也是心里一动:“行,等下我们一起去捡漏。” 肖莲听到这话,嗤之以鼻:“说的真好听,明明是去捡破烂。” 又劝她:“你们别想的太美了,估摸着别人也早就想到了。” 说完,示意他们看另外一边:“去年的番薯肯定是留不到现在的,那他们现在吃的,肯定是才挖的。” 肖筱被她这冷水一泼,差点就熄火了。 但她一想到小泥炉,才重新燃起斗志:“我肯定能找到想要的东西。” 肖莲冲她翻了个白眼:“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到时候白走一趟,你可别哭鼻子。” 她是真心怕小妹累着,毕竟前些天,小妹病的太严重,她担心伤了元气。 偏偏小妹还不好好养着,早上跟着骡车跑,还不趁机好好歇着,反而要去捡漏。 这时,肖有福回来,召集家里人商量:“他们想花八十两银子,买咱们得一辆骡车,你们说要不要卖?” 骡子不只是吃草,还要喂玉米,番薯,豆饼,苜蓿,麦麸,豆粕这些饲料,吃了才会更有力气。 他们家两大麻袋饲料,现在三头骡子掺和着吃,最多也就能吃十来天。 他们也算是庄稼人,很看重家畜,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愿委屈骡子。 吴氏听了率先答应:“卖了吧,能省下些饲料,还能白得一笔银子。” 又看着肖有福的脸色,小心翼翼的问:“不过价钱能不能再高点啊?” 肖有福摇头:“他们说了,最多愿意出八十两。” 事实上这价格也不低了,他们买骡子的时候,也是涨价了,也只要六十两。 肖老爷子琢磨了下也附和:“八十两也行,咱们两辆骡车也够用了。” 两边商量好,交了银子后,肖家就开始腾骡车。 吴氏很热情的邀请公爹和婆婆去他们的骡车,倒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