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页)

李潮这一夜睡得很甜,这段日子以来众多的烦忧,如派出寻找王想的使者已有多日却还未见回音,韦流水也尚没有从元营返回,李巨即将回归泉州,态度却仍很暧昧——但千头万绪都已被这个家庭的喜讯冲散。

这一夜。

此时,王想的大军正处于川陕边界之处,王想方才知晓元廷内乱,大批元军精锐北调。

却在这时,又收到了李潮的来信,不能入眠。

第二日,王想下令全军原地休整一天,同时召集十数名高级将领前来召开紧急会议。

大帐之中,众人都有些茫然,不知有何紧急之事。

王想道:“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元廷内乱的消息,这对于我们是个好机会,所以我思考之后以为已无必要用疑兵北进,桥将军,你不需要那么辛苦了。”

桥笑道:“那我岂不是少了一个立功的机会。”众人都轻松的笑了,纷纷称是。

王想随即正色道:“昨夜,我收到了一封来自泉州李潮先生的来信,这封信让我一夜难眠,所以今早特将大家找来,一起商讨。”

刘裕问道:“主公,可是那里的局势又起了什么变化?”

“不错,可以这么说,不过这个变化大家一定都想不到,李先生上月已在泉州与皇帝决裂,他在海岸边怒斩数十名宗室大臣,斥责宋廷——”

众人已是一片惊呼。

随后,秦远大笑道:“好呀,到底是李先生,有勇气呀,不过我们没有便利条件,就算想和朝廷决裂,骂一骂皇帝也没有机会,天高皇帝远呀。主公,这件事让你如此烦心?”

刘裕则忧虑道:“这确实是一件大事,主公,如此一来,岂不是公然背叛朝廷,虽然我军是自成一系,但眼下与朝廷的目标却是一致的,抗元才是第一目标,此时决裂殊为不智。”

宋策已摆手道:“不然,不能言为背叛,天下谁人不知我军乃主公独立创建,不过是虚打宋廷旗号罢了。”他的话得到众多将佐的支持。

王想道:“此时与朝廷决裂似乎是与我们的第一目标抗元事业背道而驰,其实此时修复与朝廷关系也不是不可以,因为在乱世,有实力就有说话的权力。”

刘裕道:“主公从中周旋还可以有回旋余地。”

桥疑道:“那死去的那些宗室大臣呢?”

秦远冷笑道:“就白死了呗。”

王想叹了一声,“可是李潮信中的一个提议却让人十分向往,很吸引我。”众人的目光都很好奇。

“李潮在信中历数了赵宋的软弱,他以为眼前赵宋已失去了感召的能力,需要有新的一切来替换,赵宋的衰亡并不是我们国家民族的衰亡,我们的百姓,我们的将士应该有新的志向,让国家重现汉唐的强盛,但这个国家的名称不再是赵宋。”王想加重了语气,一字一顿,充满力道:“建立一个强大崭新的国家,恢复我们的所有失地,开拓新的领地,我们的祖国就应叫做‘中国’!”

王想仔细观察着每一个人脸上细微的变化,他需要确切了解他们心中真实的想法,因为他希望他们不是因为迎合自己或是简单的服从而追随,自己的想法已经参杂了其他许多的因素,他实在不愿意连表面上对李潮的控制也失去。但从内心最深处来讲,他确实是赞成李潮的说法的。“说出你们的想法,不要有任何顾忌。”

宋策观察着王想,他有种感觉王想应该是倾向于李潮的见解,“主公,我素知 志人固不羁,与道同周旋——”

桥有些不耐烦的打断道:“宋先生,麻烦你说的直白一些好吗,我听不太懂。”引起将佐们一阵笑声。

王想也笑道:“宋先生的意思是胸怀大志的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束缚他,他无时无刻不在追寻着大义。”

刘裕却没有多少兴奋,“主公,李先生的提议虽然让人动心,但我依然以为为今之计我们理应利用大好局面迅速扩展属地,而一切的虚名,尽可以留待日后解决。”

宋策大声道:“不然,名不正则言不顺,眼下的大义为何?即救民于水火,消灭暴元,我军将士抛洒热血正是为此,但是主公大业与我们个人功业的成就也需要在这轰轰烈烈的事业之中寻求。我们付出了,就应该有回报,打出新的旗号,此时正当其时,我们所做的一切才会与赵宋相区别,百姓感怀时不会去称赵家皇帝圣明,而会归心于主公,若不如此,就算我们驱走暴元,但到时天下仍属赵宋,我等那时是要走狗烹,还是再叛呢,那时可要背上乱臣贼子,不肯给百姓和平的骂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