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书名:《大挑战:德国的海洋之路》

作者:白海军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从某种程度来说,德国基本是一个内陆型国家,这决定了它的一个特点是更加重视和依赖陆上力量,另一个特点则是周边有数个强邻。自从统一后,德国凭借自身实力和一系列复杂外交体系,成为欧洲后来居上的强国。随着工业的崛起,市场的需求,德国迫切需要海外殖民地,在殖民地几乎已经被已有列强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对外扩展意味着与世界霸主英国的直接对抗。是维持已有的势力范围,遵循固有秩序,还是走出去?充满野心的德国选择了迅速发展海军,向英国发起挑战。

作者简介

白海军,知名时政、军事研究者,畅销书作家。出版作品有《2049,相信中国》、《做空中国——华尔街的阴谋》、《碳客帝国》、《第九次崛起》、《海上大征服》等。▲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书摘正文

第一章

德意志的传统

陆军强,海军弱

德国位于欧洲腹地,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德国必然处在强国包围的状态中——周边陆、海均有强国,陆上在东、西两线受俄、法的威胁;海上受波罗的海和北海的限制,容易受瑞典和英国封锁,从而失去进入大西洋的通道。

德国统一之路

18世纪晚期,经历了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的大革命以及拿破伦战争后,欧洲森严的封建制度被打破,至19世纪初期,西欧主要强国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并逐渐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体制。这时,德意志还只是一个地理和民族称谓,普鲁士、萨克森等小国林立,如同一盘散沙,同为德意志民族的奥地利既没有统一德意志民族的宏大愿望和规划,也没有能领导统一的杰出人物。

悠久的分裂传统使得德意志各国处在纷争不断、经济壁垒森森、社会落后的状态中,各国发展均裹足不前,在一个争取国富民强的大时代竞赛中严重滞后。但是,在涣散的德意志各诸侯国民众中,已经逐渐产生了强烈的走向统一的愿望。

在德意志民族的历史上,只在萨克森王朝时期德意志地区曾经一度统一,但此后直到普鲁士建立德意志帝国为止,存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四分五裂状态。尽管从北海到多瑙河谷的广大地区一直属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但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帝国,帝国内是各自为政的诸侯,帝国皇帝是由诸侯选举产生的,实则也只是一个较大的诸侯。在“七年战争”(1756-1763)结束时,德意志地区出现了奥地利和普鲁士双雄并立的局势,两者之间始终在争夺德意志地区的领导权。

第2节:

在德意志民族的外部,19世纪初拿破仑的政策对德意志地区的分裂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一是“神圣同盟”的出现——这也是后来“均势思想”的起源,其导致一种保守主义,即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奉行保守的、维持现状的政策。对德意志地区而言,就是继续保持四分五裂,所以普鲁士梦想统一德意志的时候,这成为思想上最大的阻力。其二,拿破仑战争促使德意志地区建立了“莱茵联盟”,虽然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莱茵联盟”从形式上已经解散,但却产生了深刻的后果——这既扩大又瓦解了德意志地区传统上的“小邦分立主义”,即原有的200多个小邦大为缩减,但凝聚了诸多小邦形成的中等规模的城邦更加奉行分立主义,这也成为普鲁士统一的又一大障碍。

在德意志各诸侯国中,奥地利是传统的大国,其次是北德意志地区的普鲁士。普鲁士尽管只是一个欧洲小国,但历来是一个军事强国,不过在俾斯麦出现之前,它仍只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强国和德意志政治强国,直到俾斯麦将之用于统一,普鲁士才成为凝聚德意志民族的核心力量。至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正如拿破仑所嘲笑的那样“既不神圣,又不罗马,更非帝国”,根本担不起统一德意志的重任,甚至连这样的想法都没有。

直到俾斯麦执政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德意志才开始踏上了统一之路。

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1815年4月1日出生于普鲁士的一个名为兴奥森的小镇,其家族为普鲁士传统的容克家族,拥有广袤的土地和庄园。其父斐迪南冯俾斯麦是一位地主和退役军官,退役后在庄园里过着悠然的贵族生活。35岁时娶了17岁的妻子,这就是俾斯麦的母亲。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