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 (第1/4页)

王通和吕万才对视一眼都是笑了,连忙站起对马婆子说道:

“这就去,这就去。”

方才王通所说的未必是什么善政,甚至可能一实行就有种种的弊病,可如今的问题不是怎么收这笔钱,而是能不能收上来,先有个起始,作出成绩给小皇帝看,然后小皇帝拿着这个成绩给其他人看,这才是问题的首要所在。

两人向外走了几步,王通看着前方低声说道:

“回去请和邹公公他们说,天津这边各个衙门的管事官员底细要帮我查一份,能在正月十五之前送过来最好,另外,陛下想必对这边的事情关心的很。来往奏折圣谕想必也不少,请邹公公、张公公帮忙,为机密所在,能否弄一上锁的铁盒,钥匙只有陛下和我有,盒中装着奏折和批复,由快马往复递送。”

吕万才听到之后,略微迟疑,连忙神色肃然的回答道:

“请王兄弟放心,这消息一定带到,估摸着圣上和几位公公都不会有什么异议。”

这话不光是带话,也是点明王通明白这次来,吕万才并不是自己的意思,身后肯定会有张诚和邹义的指派,甚至可能有万历皇帝的指示。

他现在已经在天津,京师的事情居然还要他来出主意,王通也趁势提出了自己的条件,他知道自己的权势地位完全来自于万历皇帝,现在隔着两百多里的距离,时间长了,情分再重也肯定会淡漠下来。

必须要建立一个沟通往来的渠道,维持住这个联系和情分,密折奏事无疑就是一个好办法,以目前来说,宫中肯定不会拒绝。

……

皇宫中的腊月三十与其说是喜庆倒不如说是忙碌,祭拜列祖列宗,祭拜各路神灵,为江山社稷祈福等等等等。

万历小皇帝则是穿着礼服木然的做完这个又是做那个,到了下午的时候才回到了自己的书房,把沉重的礼服冠冕暂时脱下来,挥退了伺候的宦官宫女,才开口埋怨说道:

“到了天黑,还要穿着这身衣服去母后那边,实在是累煞人。”

现在的小皇帝,说任何私话的时候都会让除了张诚之外的人退下,并且偶尔还回去门外看看有无偷听。

张诚在那里把礼服挂在架子上,万历皇帝又低声说道:

“今年入冬的时候,朕和虎头说过,要一起过年,一起放鞭炮逛庙会的……”

张诚没接话,只是在那里叹了口气。

二百二十一

万历六年了。

明太祖朱元璋在立国之初。在辽东东北所在,把归顺的蒙古部落分封为三个卫所,朵颜、福余、泰宁。

听这名号都是吉祥喜气的字眼,明太祖也的确指望这三个蒙古人组成的外镇能够护卫大明东北边疆的平安。

不过英宗时候的土木堡之变,让这些蒙古部落立刻没有了内向的心思,或者自立,或者勾结草原上的强大部落,自成一片。

所谓的朵颜三卫仅仅是大明官方文书上的一个称呼了,众人更多的称呼为朵颜部、福余部、泰宁部。

泰宁部酋长速巴亥算是有才能的人,他压服关外的女真人和蒙古小部落,并且草原上势力最大的土默特部结盟,硬生生打退了三部中最强大的朵颜部。最富裕的福余部,霸占了最好的地盘。

可这所谓最好的地盘也不过是沼泽、草场和森林而已,西边的大明辽镇才是真正的富裕地方,那里有大量的人口,充裕的粮食还有金银绸缎,能占据那边一块地方,可是值得上十倍大小的草场。

所以从万历五年底开始,泰宁部酋长速巴亥就开始集合自己部落的骑兵,土默特汗也派来了四千多骑兵,准备趁着汉人过春节的防备松懈的时候进攻。

关外之地。一次性动员上万骑兵的战斗,已经可以用巨大这个词来形容了,速巴亥才在距离辽镇二百里的劈山扎营十天,就有几十个女真和蒙古的小部落过来输诚投靠,并且愿意随着大军一同进攻明国。

万历六年正月初五晚上,正月的关外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没有太阳的夜晚这寒气又是重了几分。

即便在关外生活许久的泰宁部和土默特部骑兵们,也都是互相挤在火堆旁或者猫在帐篷里,千夫长向上这个阶级的人则都是聚在一起饮酒取乐。

这边距离大明最近的坞堡都是二百里开外,每个人都不怎么担心,反倒是想着如何在进入大明之后狂欢。

都知道天寒地冻,所以新来投奔的一个小部落愿意值夜,众人都是乐不得有人担这个苦差事,立刻推了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