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部分 (第1/4页)

就算司礼监遵行,内阁下旨,到时候被驳回,恐怕就更麻烦了。

这个说的也是实情,收到回报的万历皇帝心中无奈,王通当日和他说“陛下的家事陛下自己做主,别人管不到”,自己当时听了,觉得信心满满,也觉得就是这么回事,可一旦做起来,却发现这么难。缩手缩脚。

这不算什么,更让他愤怒的是,五月初十这一天,司礼监秉笔太监张宏求见,所说的事情居然也是这长幼有序,请万岁爷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储君。

张宏为司礼监秉笔,监军京营,权势极重,但他和王恭妃以及朱常洛的确没什么关系,所以对皇帝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倒是有自己的立场。

万历皇帝当场打了张宏,张宏却在那里磕头坚持自己的意见,万历皇帝还要撤掉张宏的差事,却被张诚拦住,只是让张宏回去闭门思过。

等张宏离开,万历皇帝怒叱张诚,询问方才为何拦住,张诚的解释也很简单,张宏这么做是读书读糊涂了,但也是出自公心,如果换一个人上台,不够资格的宦官压服不了京营,够资格的,却未必让人放心,在张宏手中,最起码不必担心京营乱动。

万历皇帝也只得是听从,要知道京营是勋贵、文臣、宦官三方共管,勋贵被虚化已久,兵部左侍郎可是和杨巍一伙的。

乾清宫寝殿的伺候宫女白日里都看到郑贵妃抱着孩子哭,没有人敢把这个消息传出去……

八百八十八

外朝有外朝的规矩,内廷有内廷的规矩,同样的,内宫也有内宫的规矩。

在内宫嫔妃之中,如果一个女子有了妃的称号,那就好比宫外的文臣有了尚书的位置,身份贵重与众不同。

不过尚书中,你要是吏部、兵部、户部,这个自然有人奉承巴结,工部还有些油水,这礼部和刑部就是个熬资历的清水衙门了,礼部尚书要是没有内阁大学士的名头,大家也就是表面功夫应对,至于这刑部尚书,谁理会。

同样的,内宫这么多嫔妃,也是有三六九等,王皇后这个不必说了,郑贵妃也不必说了,其余的妃子里面,就要属李德妃相对受宠,万历皇帝的第一个孩子就是李德妃生的,现在郑贵妃尽管专宠,可万历皇帝偶尔还是去李德妃那边。

宫外争的沸沸扬扬,争论的是什么,争论的就是郑贵妃的儿子没有成为储君的资格,王恭妃生下的皇长子朱常洵才是储君。

按说母以子贵,朱常洵都是有资格成为储君的人物了,王氏又是恭妃,在后宫的地位怎么也是很尊贵。

实际上,后宫所有的妃子中,王恭妃的地位最低,尽管她也按照规制居住在妃子居住的宫殿中,可给她配备的宫女和宦官以及各种供给,都是妃子中最低的。

当然这个最低,也是锦衣玉食,毕竟这边还有个皇长子在,不小心伺候着,万岁爷没准会降罪下来。

从王氏生子到现在,万历皇帝从未来过这边,甚至连朱常洵也仅仅是见了一面,还是让奶妈报过来看的。

万历皇帝的这个态度,说明了很多问题,所以恭妃虽然是恭妃娘娘,但内宫中的大太监和有权势的女官也就是表面客气,心里根本不把她当成什么人物。

王恭妃倒也不在乎这个,她从一个小宫女,因为和天子的春风一度就变成了如今的妃子,从伺候人的变成被人伺候的,锦衣玉食,王恭妃满足的很,而且还有个可爱的儿子每日在身旁,这就让她有了依靠和心里的支柱。

宫外闹的这么沸沸扬扬,也让伺候王恭妃的宦官和宫女们心动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果他们伺候的主子成了储君,他们一下子就是东宫旧人,那身份地位就完全不同了,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有人私下里和王恭妃讲,王恭妃却根本不理睬,每日里只是围着自己孩子转,朱常洵胖乎乎的,说话已经很流利,实在是可爱的很。

王恭妃这做派却让伺候她的宫人们暗自怨恨,恭妃娘娘你要是真顾念皇子殿下,这样的事情就该去争一争,等皇子殿下成了储君,成了皇帝,这才是真为自己孩子好,可这个话谁敢去说。

不过恭妃这个态度,倒是让宫中一些老成人点头,王恭妃虽然没什么心机,但这件事上的态度还是对的,立储之事她要动了心思,朱常洵或许能活命,她肯定是粉身碎骨,性命无存。

五月十三,即便是以王恭妃这等消息不灵通的人都知道万历皇帝已经十几天没有上朝,而且王恭妃还知道,万历皇帝有几天去李德妃那边休息了,原因宫中的人也都知道,郑贵妃在万历皇帝面前哭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