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部分 (第1/4页)

现在郭颜不过是个参议,自己既能提拔姜仪做到五城兵马司指挥使或是佥事同知之职。辽王也能抬举颜郭做个布政司,按擦使之类的封疆大吏。

宋墨喃喃道:“郭颜和赵培杰都好说,前者不升到正三品,不可能影响政局;后者是东宫属臣,崔便宜手下几个徒弟和我都很熟悉,找个人盯着他不难;倒是陈宋明那里,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他出身勋贵,五军都督府这边好说,翰林院那边恐怕插不上手……窦家有没有可能助宋墨一臂之力呢?

窦昭差点脱口将窦启俊给供了出来。

今年春闱,他会金榜题名。然后考中庶吉士。在行人司观政。

他头脑清晰冷静,处事稳健有谋略,是个最好不过的人选了。

问题是现在春闱的结果还没有下来。

窦昭苦笑,道:“要不。这件事你交给我来办吧?父亲和六伯父都在翰林院任职。认识得人多。我找他们商量商量去。”

“岳父学的是老庄之术,你还是别去打拢他老人家的清静了。”宋墨想着岳父的性格,委婉地拒绝了。“我来想办法好了。”

他还有点顾忌。

如果窦昭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会不会求了纪咏帮助?

纪咏待窦昭如何,他不好说,可窦昭却把纪咏当成亲人似的,而且纪咏又是出了名的桀骜不驯,这等谋逆夺宫之事,别人听了可能会吓得瑟瑟发抖,他听了肯定会精神一振,唯恐天下不乱。

他又不是要争那从龙之功,只盼着能避开这场风波,全身而退就好们,何必所事情闹各沸沸扬扬,人皆尽知?

“这件事你别管了,我来想办法。”宋墨再次叮当嘱窦昭。

窦昭笑着点头,却在心里盘算着还有几天才会放榜。

就在这时,郭氏身边得力的嬷嬷来给窦昭递话,说魏家逼着窦明将陪嫁交给窦家的打理,王家的人气得不得了,高氏亲自问窦家道理。五伯母被冤得有说不出话来,指天发誓,窦家决没有托管窦明陪嫁的事,并约了王家一起,择日去魏家说清楚,为窦明张目。听五伯母的意思,窦家这边除了她和窦氏,还准备邀六伯母纪氏和窦昭出面。

窦昭听了冷笑,赏了那媳妇子一个封红,问了问静姐儿的事,这才端茶送客。

得到五伯母派人来请她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和窦明向来不和,与其去了看她的白眼,还不如两相干净,各过各的。她有窦家的叔伯婶婶帮着出面就行了。”

那婆子无没办法,只得照着原话回了五伯母。

五伯母叹气。

蔡氏就道:“既然四姑奶奶都不管这事,您看我们……”

五伯母就狠狠地瞪了自己的这个儿媳一眼:“这关系到窦家的名誉,我们怎么能不出面?”心里不免遗憾。

长媳温柔敦厚,可惜没生下儿子,在家里没有底气,镇不住二儿媳。二儿媳能说会道,长袖善舞,又诞下了嫡长孙,但太过势利,目光短浅,不是当家理事的人。

看样子五房只能指望着孙子了。

她起这念头,商量过窦世枢之后,把蔡氏生的两个儿子都抱到了自己至里教养,因上蔡氏生出罅隙来,这都是后话了。

到了和王家约好的日子,五伯母和六伯母按品大妆,蔡氏和郭氏也都打扮雍容华贵,大方得体,和高氏、庞玉楼,还有高氏的儿媳高明珠一起,去了济宁侯府。

魏廷珍簪着翠牡丹叶,穿着云霞翟文褙子,神色倨傲地站在二门口迎客。

五伯母看着心里就有气。

要不是这个大姑姐,魏家能有这么多事吗?

她一改往日的谦和,笑着上前就刺了魏廷珍一下:“没想到大姑奶奶这么早就回了娘家。瞧这阵势,我刚才眼花,还以为是明姐儿呢!”

言下之意,讥讽她一个出嫁的姑娘,却插手娘家的事,多管闲事。

魏廷珍眼睛微眯,毫不示弱地笑道:“我也是刚踏进垂花门,远远地看着三品,四品的霞帔都有,还以为是大朝会,不由在这门口多停留了片刻,倒惹得亲家太太看花了眼,真是不应付。”她说着,捂了眼笑,一双眼睛却鄙夷地在窦、王两家的女眷上打了个转。

蔡氏见婆婆态度强硬,自然不会说魏廷珍说过去,笑道:“我窦、王家两都做官的多,除了夫人,还有淑人,孺人,并不稀奇,不像夫人的娘家和婆家,除了超品的夫人,就没有其他的品阶,让人远远地望过去,哪位是夫人,哪位是太太,一目了然。也难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