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 (第1/4页)

就照着公中的惯例多给一点。也不怪有人惦记。

两人正说得热闹,柳嬷嬷沉着脸走了进来:“太夫人,西府的四小姐派了人过来传说。说济宁侯病逝了。”

“啊!”屋里的三个人都目瞪口呆。还是二太太最早反应过来,毛遂自荐地道:“寿姑是没有过门的儿媳妇,照理应该送份祭礼过去,她一个小姑娘家。哪里懂这些,我过去给她帮帮忙。”

前所未有的热忱。

二太夫人考虑到这些从前都是三太太的事。也没有多想,道:“你和老三媳妇一起过去吧!”

三奶奶想着三太太也去,再多自己一个想必二太太也不会多心情,亦道:“我也跟着一块过去瞧瞧吧!”

“行!”二太夫人道,“济宁侯府只有魏廷瑜这一个儿子,老侯爷一走,他就在当家理事了,府上少了主持中馈的人,魏家派是会派人来商量婚期,你们把老三叫来,这件事还得他去应付。”

两人齐声应喏,一面派了人去请窦世横,一面回去换了身衣裳,叫上三太太,一起去了西府。

和济宁侯病逝的消息一起传来的,还有陈曲水的一封书信。

他已随宋墨平安抵达京都。宋墨是英国公府的世子爷,宅院在英国公府的西路,三间五进,出门就是英国公府的侧门,通往剪子巷,剪子巷朝南是英国公府胡同,朝北就是因座落着顺天府学而得名的府学胡同,走过了府学胡同,就是安定门大街了,进出十分的方便。他被安置在了宋墨宅院花园东北角的一个三间带退步的宅子里,宋墨派了两个小厮服侍他的日常起居。他没事的时候常和两个小厮聊天,知道宋家人丁不兴,英国公宋宜春是独子,一个堂兄宋茂春、两个堂弟宋逢春,宋同春都没有出五服,其中逢春还是一个祖父的。宋宜春和宋茂春都只有两个儿子,宋逢春有一儿一女,宋同春只有一个儿子。或者是嫡长孙的缘故,宋墨生下来就很得长辈的喜欢,老英国公夫人,也就是宋墨的曾祖母——原两广巡抚陆宗源的女儿,越过了儿子,把自己的陪嫁全赠给了宋墨,宋墨在广东有十三间商行,一万多亩良田……最后委婉地告诉她,前几天英国公夫人进宫给定国公求请之后,现任通政使的陆宗源次子陆复礼上书为定国公喊冤。

窦昭心火蹭蹭直冒,“啪”地一下把书信拍在了书案上。

到底还是人轻言微!

定国公死了不要紧,要紧是定国公死后那些倭寇怎么办?福建的黎民百姓怎么办?宋墨有权有势还有钱,和她算起帐来什么办?

所以当魏家人提出让她百日之内出嫁时,她不禁喝斥道:“我们窦家又不是破落户,没有拿了自己姑娘去给别人家贴金的道理。”

姊妹们,兄弟们,查资料用了很长的时间。什么也不说了,先补3月19的更新,这两天的更新会有点紊乱……o(n_n)o~

ps:求粉红票!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二十五章 死讯(加更求粉红票)

济宁侯府来传话的妇人四十来岁,穿了件莺背色妆花褙子,头上簪着鎏金簪子,手上戴碧玉镯子,白白胖胖,看上去像殷实人家的主母。

窦昭记得她。

她夫家姓金,大家都称她金嬷嬷,是魏廷珍的乳娘,也是魏廷珍最信任的人。

在前世的时候,她就看着魏廷瑜的脸色行事,这世自然也不会例外。

想必这是魏廷珍的主意了!

窦昭冷笑,说起话来就更不客气了:“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济宁侯府不是请了媒人去和我父亲商量,却派了个下人来告知我们家的长辈,莫非是瞧我家不起?或是觉得我们窦家女人都没见识,软弱可欺?”她大声地吩咐陪着金嬷嬷过来给她问安的柳嬷嬷,“你去告诉魏家的人,他们不要脸,我们窦家还要娶媳嫁女,可丢不起这个脸!这门亲事他们想结就结,不想结,就把当初我母亲送给侯夫人的玉佩还回来,从此男婚女嫁,各不相干。断然没有百日内成亲的道理!”看也没看金嬷嬷一眼,仿佛这屋里没这个似的。

金嬷嬷看着心头一紧。

大奶奶就是担心窦世枢入阁,窦家身份、地位跟着水涨船高,怕窦家四小姐嫁过去之之作张作乔,这才提出孝里结亲的,没想到窦家四小姐这样的泼辣。

先是派了丫鬟去二太人那里问,是不是魏家来人了。既然对了面,她不好不来给窦四小姐问安。可刚进门,连句话都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