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围困就为时晚矣。”

李存实言道:“即使如此,弟愿前往晋阳。”

李嗣昭言道:“如此甚好,存实需立刻起身,时不我待,以免耽搁。”李存实即可收拾一番,单枪匹马由潞州北门而出,直奔晋阳。

待到晚间,只见潞州城外火把通明,十万梁兵已四面扎营,将潞州团团围住,李嗣昭登城巡夜,只恐守城兵足有所闪失。李嗣昭坐在城垛之下,昏昏迷迷的睡着了。拂晓之时,忽有军校将李嗣昭唤醒,报曰:“梁兵四面攻城,请二太保定夺。”李嗣昭赶紧起身,查看城外。只见梁军云梯林立,弩箭入雨,战鼓号角与喊杀交融,呼号震天。李嗣昭提起三股托天叉,率兵拼死守城。正是:

潞州内外血成流,云梯上下喊杀头。

苍天不闻民所叹,大地焉知魂所愁。

潞州危在旦夕,李嗣昭坚守潞州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十二回:李思安夹城围潞州 周德威诱敌擒朱珍

话说朱全忠率十万梁兵将潞州城团团围住,拂晓之时梁军四面攻城。李嗣昭率领一万兵士拼死防守,十万梁军难以攻下。康怀英见久攻不下,对朱晃言道:“如今强攻潞州,徒劳无益,末将以为陛下可分兵屯守,高筑土垒,围而不攻,断其粮道。”

朱晃言道:“次计甚妙,立刻多备土石修筑土堡。”

康怀英命十万兵马在潞州城外高筑土垒,各垒高约两丈六,内伏弩手三十人,间隔一百步便有一土堡。土堡之外乃是梁军营寨,里外坚固,垒寨相应,使李嗣昭等难以突围。

朱晃赖此土堡,高枕无忧。这日正在帐内饮酒,忽有太子朱友裕入帐来报:“启禀父皇,有探马六百里急报。”

朱晃言道:“友裕快快报来。”

朱友裕言道:“李克用令周德威为兵马元帅,张承业为监军,调集太保军诸道兵马往潞州杀来。”

朱晃言道:“速命葛从周、朱友珪率五千兵马劫杀援兵。”朱友裕立刻传朱晃军令,遣葛从周、秦武分兵两路劫杀周德威。

周德威令其子周光辅为先锋,率领大太保李嗣源、五太保李存审、十一太保李嗣恩、十二太保李嗣本共计五万大军行至高河,见东南驰来一路人马,小将周光辅言道:“恐是梁军兵马,待本将为元帅开路。”周光辅催动跨下战马,对梁兵大喊:“先锋官周光辅在此,谁敢应战?”

梁军为首将官是葛从周的部将秦武,见周光辅单枪杀出,便对部下言道:“尔等为我助战,待我取其人头。”秦武挥舞大刀,策马杀出。二将交锋,仅是两个回合周光辅便将秦武挑落战马。梁兵副将见主将战死,慌忙带兵逃走。

等周德威率大队人马来到见梁兵已退,即令三军前行。未走数里,又见一路梁军兵马早以列阵等待。为首一员上将年纪四十岁开外,头戴红云盔身披日落红云甲,跨下一匹浑红兽,手持一条双钩银丝鹿筋枪。周德威一眼便认出这是葛从周,只不过比渭水桥大战之时老了许多。周德威催马出阵,将三皇透甲锥横于马鞍之上,抱拳问道:“葛将军别来无恙?”

葛从周打量一番这黑脸将,还礼言道:“原来周镇远将军,自那日我回箭射马,你我有十年未曾过招。今日奉我主之命,在此恭候将军多时。”说着举起手中双钩银丝鹿筋枪,周德威亦举起三皇透甲锥。只见二人各自催动战马,冲杀于阵中。二人交手,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打的难解难分。

二人战至一百回合,在梁军阵中的一员副将看得是耐不住了性子,此人便是朱晃次子朱友珪。友珪见葛从周久不能胜,心中焦虑,即率五千梁兵一齐杀出。周光辅见梁军出兵,恐其父周德威被围,亦率晋兵万余冲出助战。两下兵马杀至一处,晋兵人多占优,梁兵只得败退。

葛从周与朱友珪败退十里有余,见晋兵未曾来追,才放慢行军。葛从周埋怨问道:“方才我与那周德威大战,殿下何故突然起兵,以致战败?”

朱友珪言道:“曾闻昔日葛将军于周德威仔渭水桥大战之时,晋军曾发暗镖,只恐晋兵再有小人加害将军,故先发制人出兵相助。”

葛从周叹道:“我看那周德威也是当世的英雄,不愿死战,欲以拖延时间,阻碍其援兵潞州,如今当速报万岁晋兵已到。”遂与朱友珪回师潞州大营。

朱晃与众将官正在中军大帐之中,等待前方战况。忽有士卒来报:“葛从周将军回营。”朱晃速令来见。葛从周进帐跪倒在地,向朱晃奏道:“臣启陛下,臣等出师不利,未能阻挡晋兵,秦武将军贸然出击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