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现场会所在地的长得好多了,又密又高,一大片一大片的,早已经没有花了,肥大的叶子正在发黄,但有很多罂粟果还是青色的。不过,我看到它们身上都有了划痕,这是被收获过了的标志。所以刚才主持人和肖明亮讲话里提到的铲除“罂粟苗”是不恰当的,开花之前的植株才叫苗。

我这才若有所思起来:难怪铲除活动进行得这样顺利,没有发生老百姓哭天喊地的纠缠事件。据过去参加铲除真正罂粟苗活动的记者报道,铲除活动正在兴头上时,一些衣衫褴褛的烟农会冲到你跟前跪下,涕泪齐下,苦苦哀求,说这是一家老小一年的衣食饭碗,是一年的全部指望,所以千万不能毁了,要是不给一条生路,那就干脆先把一家老小全部打死。这些言行往往会让铲烟者陡然间豪情顿失。

人多力量大,在附近几个山坡上的罂粟地中,大家奋力举起工具把罂粟一砍两段,随着队伍的向前推进,用不了多长时间,刚才还果实累累的罂粟就被一扫而光,罂粟地转眼间一片狼藉。一位前来观看的缅甸群众说,明年这里就不会有罂粟了,要种上农作物了。很多人拾了一些长得好的罂粟果拿在手里,余兴难消地纷纷离去。我又看见了那个漂亮而奇特的“战地记者”女孩,她忧郁而安静地独自在那里拾起她认为好看的罂粟果,她是那样的纯净优雅,很难相信,她就是“毒品王国”的一分子,是吃着由毒品换来的粮食长大的。一旦把镜头对准她,她就会像是浑身都长了眼睛一样马上感觉到,然后站起来轻快地走开去了。

随着兴奋的人流回到会场上,10口铁锅里还在熊熊地燃烧着,我们几个中国过去的记者约定在铁锅旁边安排一场采访。这时我才又想起一件事:烧毁毒品和铲除罂粟,都没有鲍有祥的影子,不知他什么时候已经神秘地退走了。

采访中,云南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国际合作处处长王其华说,中国思茅市和缅甸掸邦第二特区联合在当地焚烧毒品和铲除罂粟还是第一次,我们认为,缅甸掸邦第二特区政府承诺2005年6月后全境禁种罂粟任务还是十分艰巨,我们表示关注,并积极开展相关合作,促其实现承诺目标。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特异首府及非常首领(1)

1�夕阳下零碎的愿望和零碎的邦康城

除了留下“打扫战场”的工作人员外,我们从昆明去的这伙人差不多是最后才下山的。这时候是下午6点钟的样子,夕阳灰蒙蒙地撒在群山的一个侧面上。我有一种感觉,在这深广的群山中,什么也没有,除了永邦寨外,再也见不到别的村庄了。那么大那么多的山,佤邦的村庄到底是在哪里呢?我很担心我这次什么也看不到了,因为当时还不知道会有别的安排,我以为这次出国就这样收场了,吃过晚饭就要回到祖国去了,心里空着很大很大的一块。

我特别想看看佤邦自己出的书刊和报纸,看看他们究竟是怎么样看自己的,顺便收集一些佤邦的资料。一个人对什么太着迷就会显得过于天真,甚至出洋相,我忧心地问驾驶员小李说:“到城里的时候能不能弯一下,我想到书店买几本书。”小李是个不轻易说肯定话的人,他轻易地回答说:“这事要问问领导。”同车的一位记者说:“开玩笑!这是车队,你想停就停?”我退一步说话:“那么,在路边碰到书店的时候可不可以停一分钟?”过了一会儿小李才说:“还是问问领导吧。”同车的人脸上露出了不屑的表情。

我不死心,过了一会儿又执迷不悟地说:“能不能请示一下领导,让别的车先走,我们在邦康多留一阵子?”那位记者忍不住一针见血地笑起来,他说:“过境的时候为什么要给每辆车贴一个号码?还问你车里有几个人?意思就是过来几辆车,就得回去几辆车,什么顺序进来的,出去也得是什么顺序,出去的时候还要点人头的。”我说:“问你车里有几个人是为了发贵宾证。”那个记者生气地说:“随你怎么想。”然后没有人再理我了。我在想,进来的时候是18辆车,别的都哗哗地开走了,现在不是只剩下我们昆明的两辆和临沧的两辆了吗?

车在盘山路上往山下呼啸而去,过了一会儿我又提了一个要求:“跟董局联系一下,待会儿到了可以拍到邦康全景的位置上停一下,拍一张照片。”同车的是电视记者,小李是摄影爱好者,我们的领队董胜副局长也喜欢拍照片,我想这个要求应该是行得通的。一个记者拿起对讲机开始呼叫和请示,机器里传来了董胜的回答:“很好,很好!”

邦康城就在这大山脚下,时隐时现地看到它的影子已经好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