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内容简介

本书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讲述了从2001年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格林柯尔突然演义了一场“蛇”吞“象”的收购——入主科龙电器集团;随后,又陆续发生了2003年以来的超常规扩张——先后收购了美菱、亚星、襄轴等上市公司,开始打造世界级冰箱帝国的白色梦想;顾雏军入选“央视2003年度中国经济人物”;2004年的郎顾之争;2005年,科龙帝国轰然倒地,顾雏军被拘押,这一从天堂到地狱的商业传奇。科龙的故事,对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和难忘的教训!

。 想看书来

目录

引子 科龙涅槃

第一章 起局之变:并不遥远的记忆

第二章 扎营之变:格林柯尔是骗子?

第三章 业绩之变:扭亏神话的背后

第四章 营销之变:往营销队伍里“掺沙子”

第五章 布局之变:顾氏的制冷帝国梦

第六章 产品之变:康拜恩的“流星”轨迹

第七章 郎顾之争:糟糕的危机公关

第八章 风向之变:热炒作的冷转变

第九章 利益之变:借三百股罢免顾雏军

第十章 市场之变:谁来为科龙造血

第十一章 随局之变:MBA梦殇科龙

第十二章 资本之变:海信时代的磨合之痒

第十三章 温故之变:顾雏军语录解析

附录一 科龙变局大事记

附录二 顾雏军及格林柯尔大事记

后记 科龙的冬天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格林柯尔的五个谜(1)

那是在2001年11月1日一大早,许多关注科龙的人们在上班时或在家中,翻开报纸的财经版,赫然发现了这条格林柯尔入主科龙的爆炸性新闻。在短短的一夜间,对于科龙的员工和大大小小的股东来说,绝对不亚于一次地震:科龙的第一大股东,由容声集团变成了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家知名度远不及科龙的公司。人们为之一愣,这不是典型的蛇吞象吗?

而此前,对于可能收购科龙的企业,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惠而浦、GE、松下等国际著名企业,谈论的还是哪个更有实力,哪个对科龙更有诚意,等等,格林柯尔还从来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现在,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是怎么把科龙追到手的呢?消息很快流传开来。

各种猜测、质疑接踵而至:格林柯尔是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这么突然就把科龙收购了?2000年科龙因为高层人事的震荡元气大伤,2001年正要走出低谷实现恢复性增长了,科龙大股东——容声集团为什么突然要转让股权?按常理分析,新股东入主后必将对科龙原经营班子进行一番调整,这是否会使科龙再次伤筋动骨,雪上加霜?科龙是不是被贱价抛售了?

……

许多的谜团,不仅是公众渴望解开的,媒体已经先行一步了。

这一时期,媒体的关注点,还主要是对神秘的新入主公司——格林柯尔的一种好奇。传媒的特性、记者的嗅觉注定了要对这种好奇跟踪下去,将“内幕”挖掘出来,爆料给广大读者。

不久,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的科龙电器新闻通报会上,当代表科龙电器原大股东的顺德市容桂镇镇长刘知行、代表新入主科龙的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常务副总裁刘从梦、科龙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徐铁峰三方出现在台上时,数十家媒体的老记们问题频频,招招见血。

南国的气候,到了十月份仍然热浪逼人,在酒店的会议室里,虽然有冷气,让人坐在里面很凉爽、舒适,但会议现场的气氛却是火辣辣的。回顾起来,系统地梳理一下,各媒体的问题以及三方答复主要如下:

一、科龙的股份低于净资产转让给格林柯尔,是不是被贱卖了?

这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问题了。2001年10月31日,科龙电器发布的《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提示性公告》称:科龙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容声集团将其持有的科龙电器万股(占总股本的)法人股,转让给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转让价为亿元人民币。股权转让完毕后,容声集团持有科龙公司的股份从万股降至13314万股,持股比例降为,退居第二大股东。

引起一片哗然的就在于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当时,科龙集团的净资产是每股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