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也要有个普通话音广播么,你说,是不?”

贾月洁看到,检查团中的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忙应道:“是,是,公社广播站是应该有个普通话广播口音了。”

没过三天,贾月洁便调到公社广播站,公社广播站在上李村公社大院的院内。

面对麦克风,她心里很有一种意外走远的感觉,本来她是准备在村里和男青年比比苦干比比实干,比比干苦活累活谁更有劲,谁更有耐性,可是和男人比试刚刚几天,老天竟然可怜他,不让他这朵鲜花放大粪中沤了,拿出来,又插到花瓶里了。

面对着麦克风,她只要轻轻地说一声,全公社十个村,十几个高音喇叭,一个大队部里的喇叭便会立时响起她的声音,真有些像将军指挥千军万马。虽然她不是将军,只是传令兵,但是传令兵有令,别人照样得听。

另一个好处是,她算借调,村里必须每天给她记十个工分,也就是和男人壮劳力一样,是一个工,公社每月还补给五块钱伙食费。吃饭,在公社院里的伙房吃,比知青伙房,肯定滋润多了。

当她打开扩音器,面对麦克风,转播县里传来的第一篇通讯时,她惊呆了,县里传来的稿子竟然是表扬下李村学大寨先进事迹的,而先进事迹的重点,又是表扬她贾月洁深翻土地的事。

她用激动的声音念着:“下李村在县里学大寨,修大寨田深翻土地运动中,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死要学做大寨人的精神鼓舞下,修了一块十分标准的大寨田,一层层大寨田阶梯之间都有围堰,大寨田浇水有水渠,田下有水泥蓄水泥,小水渠都用水泥砌成,坚实耐用水资源。

另外,下李村深翻土地也十分突出,土地翻的又松又软,像海绵一样,每个深翻土地的村民,一天都能深翻一亩六分地,其中一位叫贾月洁的女知识青年,不仅每天深翻一亩六分地,还把土地翻的又深又软,深度能达到七八十公分,真是现代的穆桂英,全县妇女同志都应该向她学习”

贾月洁念着稿子,心里真是比吃了蜜都甜,这时她感觉到,自己广播出的声音怎么那么清脆,那么纯正,和中央广播电台里的播音员声音不相上下。

噢,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好的嗓音,自己一直没注意,差点耽误了她一边啧啧自喜,一边在想,表扬下李村的稿子到底是谁写的呢?是县里记者写的,还是公社通讯员写的?她思谋了一会儿,不得其所。

写这篇稿子的人,不是县里的也不是公社的,是下李村的男知青葛存天。

原来,那天县里和公社检查团来了后,葛存天和孙茂一直跟着检查团。检查梯田,深翻土地他俩都在场,检查完会大队部后,大队做了顿饭招待县里和公社的检查团。

这时间,村革委会主任李目找到葛存天,让他写篇稿子,总结一下队里学大寨修大寨田和深翻土地的情况,说点表扬话,交给检查团领导,让县里和公社表扬表扬村里,顺势要点水泥和化肥,总不能瞎忙活好一段时间,又修大寨田,又深翻土地,又请他们吃饭,不能白忙活。

说话听声,锣鼓听音。葛存天又不是傻子,一听村革委会主任交给自己任务,立即心领神会。文化大革命写文章多了,大多是骂人,损人,批判人的,有点事给放大,现在写表扬稿子,不能骂人,损人,更不能批判人了,所以要赞美人,夸人,吹人,事实也是要有点,没事实的事不能写,但是事小可以把它放大,滴水见日,阵风知秋嘛。

他琢磨一下,本想大肆宣扬一下下李村这次深翻地,修大寨田的事,可是又一想不知领导什么意图,夸的太大了,如果领导不欣赏,知道夸大其词的稿子是自己写的,以后不好办了。头一篇稿子,先试探试探吧,写个略微夸大一点,口号大点,事小点,估计什么人都能接受的。

典型事件,得有典型人物,修大寨田使自己突击队干的,检查团来时,大家都在干,没显出谁好谁赖,典型人物不好找,深翻土地呢,他立刻想到,量了贾月洁的地,并且恰巧量她那块地又是深的,她又得到检查团领导的夸奖,对,典型人物就定她吧。

脑子里有了,手头就快了,刷刷刷,几下稿子便写完,村革委会主任李目看了,连声叫好,签上村革委会的名,盖上村革委会的章,恭恭敬敬地交到县革委会副主任的手上。那位领导立刻高兴起来说:“行啊,老李,干事快,干革命就要快,要跟形势,这稿子不赖,我带县上了。”

葛存天这天正在他的大寨田里筛他的土,突然听到村里高音喇叭里响起一个似熟不熟的声音,他楞了一下,立时想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