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页)

第六十七章 回访

中午时分,李德胜给她们带到军马场的食堂他们来的早,食堂里除了两个做饭的师傅外,还没有人,李德胜招待他们坐下。随后,做饭的师傅便端上一面盒豆角焖面条,又放了几瓣蒜和一小碗醋,李德胜给她们每人盛了一碗,姐妹俩吃起格外地香,面条焖的劲道,豆角焖的软嫩,一片片肉焖得油汪汪入嘴便烂,许久没有吃这么香的豆角焖面条了。边吃边聊,左小菊问:“你们每天吃这么好?”

李德胜说:“也不是天天,白面只给我们百分之二十,一个月每人也就十斤白面,剩下都和你们一样,都是粗粮,只不过豆角是咱院里自己栽的,肉是咱们不要的生下的小马肉,肉和菜咱自己能解决,白面一般不舍得吃,你们来了,才请你们吃。”

“哎,我听说,你们这有人参,鹿茸什么的?”左小菊压低声音悄声说。

李德胜听了这话忙摆摆手,示意不要再说,吃过饭后,走出食堂,李德胜才说:“咱们这可不能说这个,我前任一个排长,就因为偷马场的人参,海马,被复员了。”

李德胜带他们到那匹巨大的顿河马前,从马前的料草籽里用手拨了拨,一些铡成寸把长的草料被拨到一边,底下露出一片高粱粒,玉米粒及黄豆。李德胜又在这些料里拨弄,一会儿便拣出几根短短的筷子粗细像干萝卜根样的东西,和几个像龙头那样曲折身子像晒干的鱼干似的宝贝。

“这是什么?”左小莲问。

“这是人参,这是海马。”李德胜悄声说。

“马还吃这么好?”左小菊问。

“当然了,它的任务太重了,配种期间,一天就要配一两次,如果不吃好点,不光种马玩不成活。配出来的小马质量也不行。”正说话间,不远处一个老乡牵来了一匹驴,把那驴牵进两个杠子间,前头栓好了,高门大嗓喊:“老高啊,驴牵来了,快配啊!”

从屋里钻出的穿着背心戴着顶军帽的四十来岁的男子,走到那拴在两杠子间的驴前说:“狗三,你老了老了,说话咋还那难听。”

“咋难听了?”那牵来驴的老乡问。

“什么叫驴牵来了,老高快配啊?”

“这话咋了,哪难听了?”那老乡反问。

“老高,快来配啊,老高是人,只配人,不配驴!”那叫老高的汉子说。

左小菊姐俩刚才还没听明白他俩人是咋回事,当听明白了,不禁捂着嘴低头笑起来,站在一边的李德胜忙解释道:“老高是马场的技术员,那牵驴的农民是上李村的小队长,为了搞好农民关系,马场的种马有时也帮助附近村集体的牲口配配种,可是,这上李村也太爱占便宜了,几匹母马配过了,这又牵来个驴,过两天再牵来只猪,瞧那种马配吗?”

左小菊听李德胜说着,本不想看,想:一个大姑娘看马配种,太不雅了,可是好奇的心,是她扔把头转向那拴在杠子间的驴身上。

那老高牵来一匹高大的伊犁马,脖子细长,兔耳长身,腰细鬃长,四蹄硕大,牵到驴跟前,比那灰不溜秋的毛驴俨然高出了一倍,再看那油光水滑的皮毛,和那毛驴干草般的毛,真好像是王子与乞丐,那老高的使劲往前推那种马,那种马竟百般地后退,老高气得啪啪打哪马**,那马竟一下扬起后蹄,踢了一脚,幸亏老高躲的快,才没被踢着。

()免费电子书下载

“这狗日的,嫌贫爱富!”老高把伊犁马牵走说。“让那蒙古马配吧?”

“还是找个大的吧,下出的骡子个大。”那老乡说。

“大的,你受的了?”

“再大的勺子也大不过锅啊!”那老乡又来了一句。

“好,把那顿河马给你牵来。”老高牵来了巨大的顿河马,这顿河马好像知道主人的意思,捞到母驴前,用前蹄刨了下地,便直起前身,搭在母驴背上。“瞧,这不行了。”那老乡脸露高兴。

正这时,那驴一下趴在了地上“啊啊”地叫了起来。

“你瞧,贪大求洋,压趴下了吧,不行,驴,还是让驴配吧!”老高走到西边的马厩,牵来一匹黑亮的驴,只见这驴全身大部分是黑色的,只有嘴和眼眶,肚皮及蹄子是白色的,那驴被牵到母驴前,只是闻闻,也不见有什么动作。

“这狗日的,平时老闹母马了,今见了它本家,咋也不配呢,忘本了吧?”老高气愤地说。

“咋办啊?”

“牵来个母马。”老高说着,牵来匹母马,立在杠子外,那驴一见,立刻兴奋起来,老高趁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