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1/4页)

“能啊,咱们锄地,收割,修渠,深翻地,不是改天换地吗?”贾月洁挺自信地说。

“那叫什么改天换地啊,那叫重复劳动,村里每个老百姓都是那样干的,咱们牛耕地使的犁,是汉朝时的人就开始使用的。两千年了,咱们还使,那叫甘甜换地啊?只能说是重复劳动,咱们知青来这里,并没把村子改变什么。我觉得倒是咱们被人家改造了”

“不入乡随俗又怎么办?”贾月洁说。

“其实啊,咱们知青在队里可做的事还是挺多的,也能把村里改变一下,比如说盐碱地改造吧,就是地底下一米深有三寸厚的一层胶泥,也就是粘土,上面的水渗不下去,把那层胶泥挖出来,给它做成瓦,又卖钱了,又改良盐碱地了,不是好事吗,可就是这个人人都知道的事,去年学大寨时只坚持干了十几天,就泡了汤,没在坚持干了。”

“为什么?”贾月洁有些不解。

第九十二章 忻口

“太费工,一个壮劳力一天只能挖一两米深,全村一千多亩要几百年才能挖完”

“时间太长了”

“可那是彻底解决村里盐碱地的方法。”

“你是党员,又是支委,为什么不向村里提出坚持的意见呢?”

“我提了几遍,可是人家不理你,我又一想,人家不理你也对,人家当干部才能当几年,不干点当时收效的事,净找点愚公移山的活。当时的人不说他好,他死后子算再说他好,他能看的见听的见吗?”

“这点就不如人家河南凿红旗渠了!”贾月洁叹道。

“所以要想在农村干出些成绩,必须得有指挥权,这样你才能指挥一部分人去干一件事,指挥权越大,你改天换地的能力也就更大”

“所以你就要求入党,当村支委?”贾月洁问。

葛存天笑笑:“想为村里做些事,难道不好吗?”

“这次县里招售货员,你去吗?”贾月洁问。

“我现在不可能去,我怎么也要为村里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之后,我才会走的。在我晚年的时候,我不会为我浪费的青春而懊悔!”葛存天摊开双手说道。

自从村里传开县财贸要招售货员的消息后,李宝成好似没动心一样,每天扛着锄头照样出工,和大家一起劳动,和大家一起谈笑,甚至在知青伙房,知青们谈论财政贸招售货员的事,他也是笑笑,不多言少语的,又是被别人问到了:“去财政贸是好呢,还是不好?”

他也只笑笑答道:“你觉得好,就是好,你觉得不好,就别去。”大伙看他那付淡淡的样子,一位他对这事太不上心了。

其实,前七八天,大队书记李建文就找他谈了一次话,说县里财政贸招售货员,男女比例基本上时一比一,他家庭出身没问题,自己是团员,在上中学时又是班干部,村里劳动这两三年干的也不赖,村里干部开了个会,葛存天提了他的名,所以村里先和他谈一下,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如果同意,就把他的名字报上去,村里除了他还有两个指标,暂时还没定。

村支书李建文和他谈过话,李宝成是何许人也,当然立刻明白葛存天提名让他去财贸当售货员的意思,是好意,让他早点脱离农村劳动,早点到城里吃商品粮,不会一辈子呆在农村飞不出来。

有点私心呢,是因为李宝成也向大队交了入党申请书,革委主任李目,书记李建文也对这个小伙子踏实肯干,不招灾,不惹祸的很满意,认为在知青中也是根好苗子,所以,葛存天趁这个县财贸招售货员的机会,举荐李宝成,一则作了顺水人情,二则减少竞争力。

()

李宝成明白葛存天的意思,但是他认为,天生于我,顺势而安,既然让自己去县财贸当售货员,那当售货员有什么不好呢,最起码从村里蹦出来了,有工资,吃商品粮,以后生活有保证了,当售货员好好干也未必没出路。

北京百货大楼的售货员张秉贵卖糖块一抓一个准,要八两两把抓下去,误差只在一粒水果糖上,一般一颗不差,而且对顾客百问不烦,热情服务,也当上了全国劳动模范么。行行出状元,明年到我家,到那儿有了最低的保障,再随时而动,也不会一辈子只当一个普通售货员的。

可是孙子兵法上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己要当售货员,总要对县里售货员有个了解啊,于是在书记李建文和他谈的第二天,他便向队长请了个假,说是肚疼,实际上他悄悄地到县城考察去了。

徐凤霞找许加添找了好几天,也没找到许加添的踪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