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当时的情况了,想来老道也不会希望自己的徒弟修仙未成就死于非命吧。

“你既然入我武当,拜我为师,那为师的名号自然要知道。”老道对着丁虎说道,“为师姓李,名书林。”

丁虎一怔,问道,“师父不是出家之人吗?怎么没有道号呢?”

李书林笑道,“我学的虽然是道家神通,但却不是出家之人,因此没有道号。不光是我,就是三丰祖师也是如此,三丰是祖师的号,却不是他的道号,祖师其实并没有出家,只是因为学的是道家神通,因此平日里多穿道袍,以示不忘根本而已。你虽然入我武当,却也算不上出家之人,这一点你倒要记住。”丁虎点头称是。

李书林继续说道,“三丰祖师当年就是在此地遇见了长春真人丘处机,丘真人以道家秘法相传,这才有了三丰祖师以后的成就,因此三丰祖师为了纪念丘真人,晚年就在此定居,直到成仙而去。”

丁虎这才知道了这座白云观的来历,想来是张三丰为了纪念丘处机而建的。不过,众所周知张三丰共收了七个弟子,那老道或者说自己属于哪一个的传承呢?

李书林说道,“三丰祖师晚年隐居此处,一来是纪念丘真人,二来也是为了最后的修练。虽然在武当山上三丰祖师留下了七脉传人,并且把玄武秘法的起始篇也留在了武当山,但祖师真正的修仙衣钵,却是传给了当时侍奉在身旁的一个道僮王道宗,这道宗师祖就是我们这一脉的祖师了。”

“三丰祖师成仙之前,把玄武秘法完整的传给了道宗师祖,道宗师祖又传给了我的师父陈洲同,到你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了。”

丁虎听了李书林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不由得好奇的问道,“师父,我们这一脉从三丰祖师传下到您已经有三代了,那您今年有多少岁了啊?”

李书林摇了摇头,说道,“修仙无岁月,谁又会去记这些无聊的东西呢?”

丁虎不由得吐了吐舌头,看看,这才是真正的修仙者的风范,连年纪都不屑于记得了。

李书林接着说道,“三丰祖师当年把玄武秘法的起始篇留在武当山上,其实在秘法之中他已经留下了线索,如果武当传人能够依靠秘法炼到积精炼气的境界之时,自然可以找到这条线索,从而找到这山谷中来,那么我们这一脉,自然会将完整的玄武秘法相授。只是没想到,玄武秘法的起始篇竟然会被人盗走,看来武当七脉已经是势微了,竟然连玄武秘法都保不住了。”说完之后,大有深意的看了丁虎一眼。

丁虎稍一思索,问道,“师父,当日你我索不相识,你却救了我,还把茅山派的静悟也赶走了,可是把我认作是武当七脉的传人了?”

李书林点头道,“你身怀玄武秘法之功,又突然出现在这山谷之中,我自然是把你认作了武当七脉的传人了,否则的话,你的死活与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何必出手相救呢?”

这话可不大好听,但丁虎却知道说的是实话,修仙者一心修仙,又有几个修仙者愿意多管闲事呢?看来自己的命的确很大啊,这种误碰误撞的事情都能给自己遇上,不但性命保住了,还拜在了玄武秘法真正的传人门下,果然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

李书林又说道,“当日三丰祖师把完整的玄武秘法传给了道宗师祖却没有传回武当七脉,道宗师祖和我师父一直都觉得奇怪,现在看来,三丰祖师怕是早就想到武当七脉会有这么一天了。我们这一脉,恐怕就是三丰祖师为保存武当而留下的暗手了。”

丁虎马上明白了李书林的话中之意,张三丰恐怕早就想到了武当七脉今日势微的结局了,为了保存武当的传承,特意在这不见天日的谷底留下了道宗一脉,以使武当修仙传承不至于断绝。至于张三丰怎么会料到武当七脉今日势微的结局的,丁虎考虑都不用考虑,就知道答案了,武当七脉当年借助张三丰的名声创下了好大的局面,一代两代或许还能坚持修练,但三代往后,只怕就只剩下亨受安逸之人了而缺少专心修练之徒了。坐亨安逸则兴旺不过三代,无论国家门派家族,大都相同,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厚着脸皮求各位朋友给些推荐票吧;大家帮帮忙好吗?看在猪猪每天六千字

048 祸福果然是相互依存的

048祸福果然是相互依存的

燕山仙隐谷谷底,白云观,李书林向丁虎交待了白云观和自身的来历之后,稍稍停顿了一下,看着丁虎,丁虎正在倾听李书林说话,自然感觉到了李书林的停顿。

“师父,你有什么吩咐吗?”丁虎问李书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