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人亲切的打着招呼,看起来似乎没有他不认识的人,此人人脉确实了得!

赵东听明白了麦公子的意思。今日是重庆总商会的主场,出马的是现任的会长温友松;能来此处的除了商会中人之外,还有一些重庆的名望之士,像上次见过的‘薰公’就在其内。他来到此时空已有些时日,对这个时代已经颇为了解,麦之白提到的一些人物他听后心里也有了谱。

‘薰公’本名汪云松,字德薰,笔名五四难民,祖籍湖北,随父定居巴县;他出生于重庆世家,为晚清的秀才,廪生,辛亥革命后投身商界、政界均有所成,后当选为重庆市第三届商会总会长,重庆市参议会议长,此时属于川省名望极大的头面人物,因其德高望重,普通人称他为‘薰公’而不呼其名。

而且今天来此的名人还不止他一个,就像重庆总商会现任会长温友松,此人乃是重庆近代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温友松原名仁椿,**人,重庆缫丝业最早的民营资本家之一;辛亥革命后,他在经营自己的生意之外,还积极从政,并且颇有建树;民初时节,温友松为了发展商业,将重庆旧府台衙门改建为总商会会址,又修建了商业场,还创办了商业学校,促进重庆商业的发展;一九一四年,他出资创办《商务时报》,聘请办报能手周家桢主持报务。《商务时报》经常发表揭露军阀部队罪恶行径的文章,引起了军阀的痛恨,要对作者兰锐甫下毒手,温友松将讲藏在家里,才使兰免遭于难;他的住宅‘荆园’有数间书库,收置有大量藏书,算是个收藏家;可以说,温会长能做到这个位置上,资历、人脉、能力都堪称上乘,确实是这个时代的精英人物。

温友松的兄长温鹤汀也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他是伊斯兰教的乡老(会长),又是前清秀才,喜好诗文,著有诗集,善画梅,精医术。其子温少鹤,此人在后世更有名,乃是重庆近代杰出的教育家和实业家,也担任过重庆总商会的会长,还曾在全国总商会中任过要职;不过温少鹤现在才三十出头,目前尚没有他父亲和叔叔那么大的名望。

赵东坐下后四周一望,发现整个二楼大概不下二十张桌子,来此的客人数以百计,有的高谈阔论,有的四处走动,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他听麦公子介绍过,二楼都是些普通客人,或者是年青一代,真是身份尊贵的都在三楼;以他如今的身份和名气,能坐到二楼,已经是看在麦之白的面子了。

他在这里认识的人有限,熟悉的就更少了,可是他眼光扫过之后,却偏偏发现了几个熟人。

靠窗的一张大桌子坐着十余位年青人,有男有女,看穿着打扮就知道非富即贵,他们坐在那里谈笑风生,看起来相互之间熟悉的很。他眼光锐利,一眼瞥过去,满桌人居然能认识一半。

麦之白的妹妹麦紫赫然在座,和她形影不离的那位陈慧如小姐当然也在身侧;而在这两位姑娘旁边,正是那位‘护花使者’秦家三公子秦尚武,此时他深情款款的注视着两位美女,间或笑着说上几句,完全把周围的这许多人当成了空气。

赵东的目光对这三人只是一掠而过,然后停在了与他们同桌的两位青年身上,正巧这两位他都认识。左侧一人黑色西装,面带和煦的微笑,神色沉稳,正是在江津好吃街兴隆饭店有过一面之缘的陈公子;右侧那人身形挺拔,面容英俊,顾盼之间带着点若有若无的傲气,赵东目光扫过去的时候,他仿佛心有所感,恰在此时转头看过来,正是秦家二公子秦尚文。

两人的视线在空中碰撞在一起,相互凝视了片刻,忽然之间都微笑着点头示意,随后两对目光若无其事的分开了。

第四十章 茶馆(二)

“二公子,莫非认识此人?”旁边的陈公子也发现了赵东,目光一凝,转头问道。

“哦,生意场上认识的人。”秦尚文淡淡的回答,此事不好说得太细,他只是简要的说了一下赵东的背景,这还是顾及到陈公子的面子。陈公子名叫陈英舟,字树基,家里几代川省商业世家,其父陈范山,也是重庆总商会中有力的人物,他和陈公子一家交往多年了。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但是陈公子家族做的生意历来和秦家没有大的冲突,这也意味着两家的关系甚好。

“什么?此人如今是洋行的协理?而且生意还做得很大?”陈英舟满脸的惊异;几个月前他见过赵东一面,当日给他留下的印象不可谓不深刻,后来他特意多打听了一下,却发现此人实在上不了台面。说白了就是江津乡下的一个土少爷,做下的事情,让他这样出身良好受过近代教育的人实在看不过眼,坑蒙拐骗,斗酒赌博,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