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1/4页)

对于喜儿,我琴操一力的向黄世仁推荐,我说,哑巴不会泄密,她的文字能力也能胜任,萧让早不知逃哪里去了,你只要不让喜儿出门,你让喜儿当秘书,能有什么问题吗?

伊和子还跟王木木说,我琴操要在距杭州百里外的临安玲珑山上的卧龙寺出家当尼姑了,可是我真心的想呆在你王爷的身边,所以,我安排了,反正我是带发修行的,我在开始的几天,那苏轼、佛印、米芾等人肯定要来见我,我就守株待兔的在玲珑山等着他们。我在卧龙寺客串了些日子后,我断了他们让我还俗的念头,再几次三番的不见他们,冷落他们后,大感无趣后,我就金蝉脱壳,我琴操就变回伊和子回王爷身边来了。至于卧龙寺那里,我先让欢儿天龙叁部顶着,混过了段日子,我琴操声言要去云游天下了,或者是我琴操要去流求朝圣了,那么,关于琴操的这一宋谜,不就能揭过去了吗?

王木木想,人家伊和子也是公主,人家是来和亲的,阴差阳错的客串了回琴操,当了回歌伎,已经对不大起人家了,我哪能再叫人家十六岁的小公主继续抛头露脸做歌伎呐?好在这小公主也聪明,一切后续工作都跟进了,衔接得也没啥缝隙,那,就,随她的意吧,撤吧。

王木木这方面本来是想写一份奏章的,准备写给高太皇太后和向太后的。内容是向朝廷反映眼下的西湖岸的强拆强迁的情况,反映了相关责任人员,不作为,少作为,胡作非为,团伙作案,集体犯罪;反映了近期西湖沿岸官民对立的状况,和反常的政治气氛。王木木还担心方腊起义事因为自已的穿越而提前到来,所以,想上本奏请皇帝和太太后提高警惕,勿因小失大,让地方官挑起反宋浪潮。

王木木的奏章还没写好,伊和子琴操就来找他了,说,想起了一件事,文论告诉王爷你了。是这样的,先前在黄世仁家里时,有次他与人谈话,应该是佛印带了两个有地位的人,来与他秘密谈话。黄世仁知道自已有时听不懂读书人说话中的典故比喻成语等,也怕自已一个人会记不全对方两个人的指示,所以,他叫琴操躲在屏风后面作笔录。这样,既不会拉下上缴领导的全部指示,也能事后对自已听不懂的语句让琴操来解释给他听。

伊和子琴操说,王爷,那天,我因为是躲在屏风后面,所以,我不知道来的三人究竟是谁,但从黄世仁对对方的称谓中能判断出,一个应该是佛印,另两个,一个应该是从汴京来杭的某王公贵族,姓高;另一个是女人,似乎是辽人,而且,是什么郡主,她来杭州,是顺道,目的地是流求。

伊和子琴操说,从全部的对话来看,这个佛印很附和这两北方来的人,黄世仁则更是低而等之,从头到底都是唯唯诺诺的。这两北方来的人,显然是他们的主子,言词中,苏轼、米芾、佛印等,都只是他们的一只只棋子罢了。这两北方来人,互相间比较客气,但,细听,还是那辽女略高一头。这辽女似乎是代表着辽国在行事,在全权处理着一件大事。她个人似乎还很乐意这趟差使。而高姓人的言词,则给人一种既不甘心被驱使,可又没奈何的只能服从的味道。整个谈话中,佛印汇报情况的时间占大部分;高姓人很关心的房地产开发;辽女则关心木木王爷你在杭州的痕迹,比如理工院,白家的产业,扈家庄等。

伊和子琴操说,这北方来的两人,我看不见人样,但感觉,那高姓男人,应是个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谈吐措词简单直接,还有点粗俗,估计,没啥文化,说不定还是个文盲。但他说话都是命令式的,没一句商量的口吻,俨然就是一个到杭州来捡金子的人;那辽国女人,应是个十多岁的小姑娘,说话声音甜美,语里句间,都是典故成语。而且,她说话,会绕人,会下套,听得出,心眼很多,心机很深,我常常不敢相信,这么样的声音表达的是这么样内容,真是人不可貌相、声不可测心啊……

9bmw

。。。

 。。。  

第0716章 三花三心意

伊和子琴操跟王木木汇报,说,自已要去临安玲珑山卧龙寺出家当尼姑了。临行前,那个心思很活、做事很会反复的苏大人又有点后悔了,他又来劝我了,说,是不是能再等他一段时间,待他完成了高太皇太后的指令后,他会设法让我琴操留在他身边、留在他家里。

琴操说,我伊和子琴操是谁啊?我又不是不谙世事的蔡云英千金,我是见多识广的伊和子公主,我当然没有为苏大人的花言巧语所动,我仍然声称要走四大皆空之路。苏大人对我没辙,最后恋恋不舍地说,既然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