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作品相关 虬】………

拼音qiúlóng

虬龙(无须)

解释古代传说中的有角的小龙。屈原《天问》:“虬龙负熊”。宋《瑞应图》:“龙马神马,河水之精也,高八尺五寸,长颈骼,上有翼,修垂毛,鸣声九音。有明王则见。”虬龙则是传说中的瑞兽,“神马”,“马八尺以上为龙”,“两角者虬”。

1。传说中的一种龙。《楚辞·天问》:“焉有虬龙,负熊以游?”王逸注:“有角曰龙,无角曰虬。言宁有无角之龙,负熊兽以游戏者乎?”唐贾岛《望山》诗:“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明王宠《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扬帆忽夭矫,赤水骖虬龙。”

2。比喻盘曲的篆字。傅尃《周鼎》诗:“腹中奇字隐约见,刻画屈曲蟠虬龙。”

3。比喻盘屈的树枝。宋·苏轼《后赤壁赋》:“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清·姚鼐《紫藤花下醉歌》:“虬龙两干拏空立,璎珞万条垂地倒。”

古代传说中的有角的龙〖smalldragonwithouthorns〗

虬;龙子有角者。从虫;按;俗字作“虬。

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广雅·释鱼》。按;龙“雄有角;雌无角;龙子一角者蛟;两角者虬;无角者螭也。”

母龙曰蛟;子曰虬;其状鱼身如蛇尾;皮有珠。——《抱朴子》

驾青虬兮骖白螭。——屈原《涉江》

由此可见,虬龙乃是真龙幼生期,与蛟不同的是,虬龙有角,并拥有一切真龙的生态特征,这都是蛟龙所不具备的。

………【作品相关 应龙】………

应龙:

《辞源》说“应龙”是有翅膀的千年龙,五百年的被称为角龙。龙是不凡之物,寿命奇长,应龙更是龙中之贵(当然,也有人认为应龙可指远古的氏族部落和神秘古国——应龙氏和应国)。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对应龙如何帮助大禹治水、如何用尾巴在地面上划出一条江河引洪水入大海等奇事表示不解。

应龙简介

之一

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

之二

古代传说中善兴云作雨的神。

但是,晋代王嘉《拾遗记》说,大禹治理洪水时,有“黄龙曳尾于前”,与前述应龙略有不同。又据《巫山县志》记载,相传大禹引导洪水到巫山的时候,有一龙挖掘水道搞错了方向,一不小心被斩杀。一般的龙就算有引水之功也会冤死于九泉。不论是应龙,还是黄龙,说高点就是部落首领的得力帮手,说低点就是普通士兵,在人类世界中还谈不上多少神性。除应龙外,烛龙、勾龙、夔龙等龙形象后来未能见出在后代的发展。

当然,黄龙也可指称大禹。《山海经》说,禹的父亲鲧窃取天帝的“息壤”来掩埋洪水,最后被杀害在羽山的郊外,死后三年躯体不腐朽。天帝派天神用吴刀解剖鲧的躯体,结果诞生了一黄龙,即大禹。这是龙化为人的故事雏形,而后代又多有将人比作龙的故事,如孔子称赞老子是龙等。

历史渊源:

应龙最早出现是在先前的黄帝时期,《山海经》和《史记》就有记载。大意是以黄帝为首的黄河流域部落与以蚩尤为首的长江流域的部落发生战争,双方都使用各种神奇的动物来帮忙。黄帝这边的应龙擅长“畜水”,蚩尤那方也有擅长呼风唤雨之灵物,本领较应龙更胜一筹,大雨飘向黄帝这边。黄帝处于弱势,就请天女“魃”帮忙止住了大雨,一举歼灭蚩尤部落。应龙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杀了蚩尤和夸父。由于战争消耗能量过大,再也无力振翅飞回归天庭,就悄然来到南方蛰居在山泽里。龙属水性,所句之地,云气水分自然而然会聚起来,这就是南方多雨的缘故。许多年后,应龙复出,助天禹谭水脉,开江河,成为治水功臣之一。

《山海经校译》相关文摘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①,杀蚩尤与夸父②,不得复上,故下数旱③。

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①应龙:传说中的一种生有翅膀的龙。②蚩尤:神话传说中的东方九黎族首领,以金作兵器,能唤云呼雨。③数:屡次,频繁。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