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在我国革命战争时期,党和人民创造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了“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壮丽进程中,创造了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而在奋战松花江的60多个日日夜夜里,环保人也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增添了一笔新的宝贵财富——中国环保精神。这就是: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探寻一种精神现象的本质,不能单从事物本身去解释,而必须到产生这一精神现象的历史事件和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因而要寻找中国环保精神产生、发展的轨迹,深刻理解环保精神的实质,就必须切身感受松花江水污染防控的战斗场面。

中国环保人在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中,面对生死、面对危难,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肩负的神圣使命,舍生忘死地投入到一线工作中去。共同的目标把中国环保人的心紧紧地凝聚到拼搏奉献的防控前线中。

崇高使命焕发了环保人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的精神。中国的环保事业,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和付出,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今天的环保大厦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的形势下,环境保护更加事关国计民生,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是我国历史上波及面最广、影响范围最大、社会反响最强烈的一次环境事件。全国关注,国际舆论关注,更揪紧了全国环保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心。面对历史的考验,人民的重托,各级领导干部辗转上千公里,现场指挥这场罕见的污染防控战役;专家、科研人员、基层环保卫士,义无反顾奔赴最前线,奋战在白雪皑皑、寒风刺骨的松花江上,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接受考验,为最终战胜污染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激动人心的环保赞歌。弘扬中国环保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视责任重于泰山,视使命高于一切,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为民造福的可贵精神。

严峻挑战铸造了环保人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严重性突出表现在:受害流域长,贯通整个松花江;受害地域广,直接影响两国、沿岸大中城市;受害时间长,由于江面已进入封冰期,至来年春季解冻时仍可能会有影响;受害程度重,临江而设的企业、渔业生产、沿江人畜饮水都可能受到影响。面对严峻的形势,如何保障两岸几百万人民的饮水安全,如何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何让松花江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如何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取信邻国和国际社会,这些严峻的挑战摆在了环保工作者面前。各级党委政府和环保部门坚持科学求实精神,坚持求真务实作风,沉着应战,有序工作,科学防控,依靠群众,共同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及时、准确、有效地监测和预测为中央决策提供了第一手信息;与俄方专家积极协作,开展联合监测和分析,与有关国际组织合作并及时向国际社会发布信息,展示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科学指导各地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重点保护好饮用水源地,制定实施科学的用水方案,为社会稳定和群众饮用水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取得了应对松花江重大水污染防控工作的决定性胜利,为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弘扬中国环保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艰险、知难而进、刻苦钻研、严细慎实、勇于创新、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崇高品质。

。。

凝聚生成:无价精神,宝贵财富(2)

艰苦条件锤炼了环保人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保卫松花江这条东北人民母亲河的战斗中,涌现出许多感天动地的传奇事迹。有年轻的母亲,放下嗷嗷待哺的婴儿,全身心奋战在松花江污染监测和科研现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高级工程师,放弃出国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第一线;有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主动请缨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接受锻炼;有连续几个昼夜忘我工作,坚守岗位,直到累倒在病床上的基层干部。鲜红的党徽在佳木斯市环保局每一位党员的胸前闪亮,局长葛凤岭说:“胸前的党徽,提醒着肩上的责任。虽然很苦很累,但心里是甜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化学品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刘征涛在前方说:“在和时间赛跑,和污染带赛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