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打了胜仗跑路更加有劲了,情绪也更加提高了。但忽然前面塞住了一座悬崖。崖的两边都是峭壁,无论如何是爬不上去的;中间一条小路,好像一座天梯,抬起头来看,帽子都要掉下。山顶是一个小隘口,筑了碉堡,有敌一个营在扼守。正面不可能上;右面是靠河,无路可绕。时间是不早了,这到底怎么办呢?

“事到万难须放胆”,我们久经战斗的团政治委员杨成武同志在他侦察后,断定爬上左面的石崖,定可抄入敌人背后,夺取这一隘口。他一面鼓励着战士,一面指导着爬石壁的方法,攀藤负葛,一个一个的吊上去了。正面的仍在强攻,敌人是耀武扬威地,机关枪是一带一带子扫射。不到半点钟的时间,敌人后面的枪响了,敌人全部动摇起来。我们正面的乘势猛攻,敌人就这样坍下去了。一个猛追,敌三个连完全消灭,俘获一百余名,活捉营连长各一,缴步枪一百余枝,手机关枪三十多挺,其他军用品甚多,尤其是烟灯烟枪遍地皆是。人家说杨森的兵有两条枪,真是名不虚传了。

前进不多远,到达了猛虎岗。这是到泸定桥的最后一道关口。山高有三十多里,左右完全不能攀登,也不能包抄;只有中间一条小路,并且是壁立的;上面也有一个隘口,照样筑了乌龟壳,驻了烟兵。听说又增加了一个营上来。强攻不可能,包抄无办法,怎么办呢?问题又摆在前面了。

红色指挥员的机动,终于战胜了当前的困难,决定实行夜摸。

在黑夜中,一切都是沉寂。稀稀的冷枪,断续的由山顶乌龟壳内放射出来,战士们没有一点声响,悄悄的一个一个的摸了上去,山顶的猪猡们一点也未察觉,一排手榴弹,打得那些烟鬼鸡飞狗走,乌龟壳又被我们占领了。烟兵们的家私——烟具——又丢遍了满地。这样一路的险要完全被占领了。

第二天的八时(14日)部队出发以后,接到一封军团的来信:

“王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十五号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度的行军力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次战斗中突破过去夺取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纪录。你们是火线上的英雄,红军中的模范,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完成此一任务的。我们准备着庆祝你们的胜利?鄞”

飞夺泸定桥(2)

此时已是十一点了,但离目的地还有二百四十里。照命令第二天(十五号)拂晓要赶到,那末要在十八个钟头内跑二百四十里,估计时间是来不及了,然而无论怎样是要完成任务的。于是立即分配政治工作人员到连队去进行动员工作,政治委员站在路旁讲话(因无时间集合讲话),战士们情绪更加提高了。

到达摩西面的大山上,有敌一营在扼守。经几次的冲锋肉搏,结果将敌人击溃,并随即乘胜猛追,到山下又一条小河,桥又被敌人毁坏了,只得又动员大家临时来架。这样一捱,到河边的一个街上,已经是天黑了,但距桥还有一百一十里。天是黑的十分可怕,大雨又像翻盆一样倾下来。战士们还是拂晓前吃了饭,跑了这多路,又打了仗,肚子是饿得难过。为了夺桥的胜利,于是决定不吃饭,立即又在连队进行鼓动。政治工作人员都跟各连队走,党团员和干部最先做模范,向战士们详细解释。全体战士一致高呼:“不怕苦,不怕饿,一切为了夺取泸定桥?鄞”

行李担子和走不动的人以及驴马都留在后面,派了一些武装和得力的干部领导。团长政委率领三个步兵营轻装出发。

天是这样黑,雨是这样大,路是这样滑,伸手不见掌,真是寸步难移。跌交的人不知多少。费了很多的时间,还没有走到一里路。对河的火光起来了,一线一线的像飞也似的向着泸定桥奔去。敌人是在对河和我们夺桥。情况是这样紧张,时间是这样短促,怎么办呢?点火吗?又怕敌人发觉,不点火吗?又走不动,明天夺桥,是成了严重问题。在这样的关头,我们的杨政治委员下决定了,立即传知部队全部点火。并告诉各连队,“假使对河敌人问我们是哪部分的,就答他是某师某团某营今天被###(?)打败的。”我们这样欺骗着敌人,敌人听了也不怀疑。他们仍然点着火把在那边赶路,我们也仍然点着火把在这边赶路。两路的火,两路的人,各怀着不同的目的,在一个闷葫芦中前进?鄞

时间是快到五更了,经过一晚的急行军,人是都有些疲劳了,肚子也十分饿了,衣服也全湿透了,在这又饿又疲劳的情况下,真是有点难熬,很多人都打起瞌睡来。团长政委也东歪西斜,几次险些掉下河去。有时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