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亩懒⒍�寐贸ふ藕好魉�蕉�鐾抛坊魑揖��诓逃褚び胛揖�ふ健N揖�志�芗移海�蚋鹋普蚯敖��诰偶浞肯�鹫藕好髀梦甯鲇��钭铰贸ふ藕好鳌T诟鹋普蛲A舭颂欤��1935年3月间,省委在此召开扩大会议,正式改组鄂豫皖省委为鄂豫陕省委(原省委由徐宝珊〔书记〕、吴焕先、徐海东、郑位三、程子华等组成;改选后由徐宝珊〔书记〕、吴焕先〔副书记〕、徐海东、赵凌波、田守尧、李隆贵、张明先组成)。会议并决定红二十五军今后的任务是:“创造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会后我军即根据会议决定继续东进,打下雒南,占领柏峪寺,发动群众组织了雒南游击队。我军转进龙珠塞,在此停留一星期,进行整训及发动群众。后进至典雅子、大小泾川一带,停留半月之久,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共组织三个游击队,同时成立了鄂陕工委和游击司令部,领导该区工作,派郭述申同志任工委书记兼游击司令部政委,陈先瑞同志任游击司令(此时在1935年4月底)。

5月初,敌人正式向鄂豫陕游击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敌人进攻的兵力包括东北军八个师(二十四个团)、萧之楚一个师(六个团)、杨虎城四个旅(十一个团),共计四十一个团的兵力。我军转进九棵树休息五日,省委开会决定对敌人的战略是“先疲后打”。

敌人由四路分进合击、接近我军时,我军为了疲劳敌人,于当晚急行军,经漫川关附近,再经七里狭进峦庄,又经青油河到商南与东北军一一七、一二○师激战。当时我军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情绪,改善部队物质生活,决定一部牵制敌人,一部急行军,打下河南荆紫关,打垮守军别廷芳一个营,活捉萧之楚的军需长,缴获大量物资,补充了我军,提高了我军战斗情绪。当晚由此出发经四天急行军,共走了五百六十里,进入陕南的黑山街,将追击我军的敌人,远远摆脱在后面。我军在此等待迎击敌人,提出了“哪个敌人先接近,就消灭哪个敌人”的口号。三天后唐嗣桐与我军接触,我军即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将敌杨虎城部警备一旅由旅长唐嗣桐所辖两个团诱入袁家沟口(因为小河口、袁家沟口是我军群众基础最好的地方,该地区有农民领袖袁英臣所组成的独立营,袁任营长,我们派夏云庭同志任政委),将其全部歼灭,活捉旅长唐嗣桐。经过了这一战役,我军最后粉碎了敌人对鄂豫陕根据地第一次“围剿”。我军在长期行军作战当中,缺乏物资。鉴于山外人口密集,物资丰富,省委决定出终南山(秦岭),扩大新兵,解决物资困难及扩大我军政治影响。六月底,我军从杨家斜出发,经石嘴子出山,占领后更子、尹家卫。在后更子、尹家卫(接驾回)、子午镇一带进行扩军,补充物资,威逼西安,扩大我军政治影响。占领尹家卫后,得到敌人的“大公报”,始知我一、四方面军已在川西北会合、先头部队已越过松潘北上的消息。当时西安的敌人——于学忠部的一个军,经凤翔、宝鸡西调,毛炳文的部队,也经西南公路西调。当时我们估计:我一、四方面军一定会合北上。因此,红二十五军在子午镇西二十里处,停留一天,省委在此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了红二十五军的行动。会议决定:“为配合主力,牵制敌人,使主力顺利完成北上任务,红二十五军应即离开陕南西征,陕南留郑位三、陈先瑞等同志坚持鄂豫陕游击根据地。”红二十五军即由该地出发,经周至、虢县、新口子(骆峪口)、佛坪、西江口、留坝西进。在双石铺与胡宗南的别动队四个连遭遇,我军将该敌全部歼灭,活捉胡宗南高级少将参议(姓何,名字忘记),获得很多情报材料。根据俘获的少将参议的口供及其他情报证实:我一、四方面军确实已在川西北会合,先头部队已越过松潘北上,胡宗南部的主力全部西调,堵击我军主力北上,敌人后防留驻天水。得到这个可靠的消息后,红二十五军决定立即西出甘肃,牵制胡宗南的主力,打破敌人堵击我主力北上的计划。此时正是1935年8月1日,我军在双石铺停留一天,纪念八一建军节和补充干粮,准备继续西进。8月2日即从该地出发,打下两当(于学忠先头部队后退九十里),急向天水挺进,打下天水北关。天水敌人告急,当夜由甘谷急调一个旅增援天水。我军即转向凤凰山、沿河镇,强渡渭水,打下秦安。继向通渭前进,威逼静宁,牵制毛炳文。

我军在兴隆镇休整三天,主要是为了争取少数民族(回族)的力量。由于执行了少数民族政策及我军良好纪律的影响,少数民族对我们帮助很大(报告消息、当向导等)。整休以后,继续进军,打下隆德,当日黄昏与毛炳文从兰州调来的增援部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