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你懂什么,今天妈妈带我去看演奏会,上面的人都是这样的!”贝贝理直气壮。

可不是嘛,贝贝今天坐在台下特意观察了一下演奏者的表情,他们大都眉头紧锁,像是遇到了什么痛苦的事情。

同样痛苦的还有妈妈。

为了加深对钢琴的理解,妈妈每个月都要带贝贝去音乐厅看一场大师的演奏会。可是这类商业演出一般都没有半价的学生票,稍微看得清大师弹琴手法的座位票也得180元,母子俩加起来就要360元。妈妈心疼钱,可是又不能亏待了贝贝的耳朵,所以,她每次都会让贝贝一个人进去听,自己就站在外面等着散场。一场演奏会至少要2个小时,妈妈就这么一直站着等贝贝,站累了就四处溜达溜达,又怕贝贝出来早了找不到自己,所以也不敢走远。而这每月一场的演奏会,母子俩硬是就这么坚持了一年又一年,风雨无阻。妈妈小心地留起了所有票根,拿出来一算,几年下来竟是上万的花费。

站在音乐厅外面,妈妈百感交集。她有点委屈,因为她一直告诉贝贝,等他的时候自己去附近的茶楼品茶了。她也有一点后悔,她当初并没有想到一架钢琴竟然更像是个黑洞,学费、演奏会、教材、乐谱、唱片……黑洞不断地把你的钱吸入它的身体,然后消化得无影无踪。

从贝贝上幼儿园蒙班的学费,到上小学的择校费,再到现在买钢琴、学钢琴的花费,家里的大额开销一直就没有间断过。自始至终,“钱”都是这个家庭所面临的最首要的问题。然而,在爸爸妈妈的省吃俭用与精打细算下,家里的收支不仅能够保持平衡,而且总还可以略有结余——这当然要归功于妈妈不辞辛苦地做着家教的苦差。尽管如此,妈妈依然还是觉得很欣慰,毕竟贝贝现在正健康、快乐地成长着。同时,她也意识到,贝贝钢琴人生的开始也是自己劳碌生活的又一个开端。

四、天塌了(1)

鉴于家里现在的经济状况,结合贝贝的消费特点和下一步的教育需求,妈妈制定了一套新的理财计划。

1、换一种方式存钱

按照银行的规定,从贝贝小学四年级起,妈妈就可以为他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教育储蓄”账户了。存期分为1年、3年、6年,可一次性存入,也可以分次存入或按月存入,本金合计最高限额为2万元。由于“教育储蓄”是国家特设的储蓄项目,所以,虽然是零存整取,但却可以享受整存整取的利息,而且还不用缴纳利息所得税呢。

鉴于这笔教育费用是为贝贝读高中准备的,所以妈妈选择了6年的最长存期,利率,每月只需存入银行账户277元就可以了。这样做,不仅对家里每月的开支不会构成任何压力,而且,等到了贝贝上高中的时候,就可以连本带息取回2万多元,正好填补高中的学费。

反正也是要存钱的,那就干脆换一种更实用的方式好了。

2、买双份的保险

还记得贝贝三岁的时候,妈妈为他购买过一份“教育基金保险”吗。再过几年等贝贝上了初中,每年就可以从保险公司领取大约一千元的教育基金了;等到上高中时,每年领取的教育基金有2000多元。交过择校费后,妈妈就开始为贝贝以后的上学费用担心起来,小学就2万,谁知道过几年什么行情呢,她决定再为贝贝多买一份这个保险,现在每个月多缴保费300元,到时候所得返款就可以加倍了。这样的话,再配合到时候“教育储蓄”账户中积攒的2万多元,贝贝中学阶段的开销差不多就能搞掂了。

可是,“教育储蓄”外加又一份“教育基金保险”,每个月又要多拿出600元了。

“看起来,要有一份更高收入的兼职才行了”,妈妈想。

正巧朋友工作的报社正在招兼职的英文编辑,以妈妈的能力,每个月拿到3000块是没有问题的。这让妈妈觉得心里怪痒痒的,第二天就去了报社面试。事情相当顺利,妈妈不仅被成功录用,而且当时就领到了工作。她觉得这简直就是老天对自己的恩赐。

就这样,忙碌的生活开始了。白天的时候,妈妈在学校要上课、要批改作业,晚上回到家里,除了给贝贝检查作业和备课,她更得完成兼职的工作。而这工作虽说起来是个编辑,但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事情什么都要做,比如翻译资料啊,修改文章啊,撰写稿件啊,甚至连文字的录入和校对也要亲历亲为。妈妈几乎每晚都要12点以后才能上床,第二天早上6点不到就得从热腾腾的被窝里爬出来。累虽累,但每次只要一拿到3000块血汗钱,所有的辛苦便一股脑儿地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