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 (第1/4页)

蠡胱堑乃�鄱⒆≌蕴返溃�

“老五,你替太宰主持太宰署事宜,朝里的事最是清楚。平原君向大王递了奏章昨日里是不是已经到了,说是附议老夫和牛翦对合纵之事的主张?”

“呃……正是。”

赵造的思维跳跃太大了些,赵谭差点没反应过来,等听清楚赵造说了什么,连忙点头道,

“已经定下的密议皆由太宰署签收保存。平原君的奏章侄儿已经亲眼看过了,不过事涉机密,大王虽已有应允之意,不过却说等平原君回来再细商定计。以侄儿愚见,大王也就是那么说说罢了,十有**是要按平原君的意思办的。”

赵代听到这里连忙伸头接道:“是啊,六叔。刚才五哥已经跟侄儿说了这事儿。侄儿怎么都觉着此事实在有些蹊跷。所以,所以……侄儿们愚钝,实在是有些看不透,难不成是平原君经事长智,如今知道厉害,不准备再折腾啦?”

“哼哼,老六,你就继续跟老夫装。”

赵造鄙夷的斜觑了赵代一眼,见他连忙唯唯诺诺的致起了歉,这才慢悠悠的笑道,

“徐韩为和虞卿他们年轻气盛,又不懂军政的事,哪里会明白老夫和牛翦为何反对与齐国争合纵长的苦心。平原君怎么想不重要,只要于家国有益就行。北疆虽是大胜,终究对我大赵国力颇有折损,要想再兴还需时日,争这个虚名做什么?

平原君确实也比原先懂事了许多,只要他不再折腾,你们也别整天防着他,毕竟是一家人,难不成他还会害我们宗室?嗯,老夫看只要平原君明白厉害关系,你们还是要与以前一样,该敬的敬,该尊的尊,该劝之处么,也是要劝的。”

“诺诺,侄儿们遵命。”

赵谭、赵代等人连忙拱手应命,但心里却是不以为然。赵造的弦外之音,在座的这几位心里都清楚。徐韩为和虞卿他们俩哪是什么不懂军政,根本就是想趁着这个机会撺掇赵胜加快从宗室手中夺权的步伐。不过赵造说的也对,赵胜和各位宗室终究是一家人,就算因为政见不合再加赵武灵王沙丘宫变那件事难免会有睚眦,但作为执政者,他终究还需要平衡各方势力才能稳妥。

平衡自然需要妥协。赵胜支持赵造在合纵的主张虽然必然有其他方面的考虑,但不管怎么说也是明白无误的妥协,这意味着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招生都不会触犯宗室们的利益,只要他这样做,宗室们当然没必要再去惹他。

不过暂时的平静并不等于今后一定不会再去波澜,赵谭、赵代他们暗自拿下了主意,不论赵胜是真示好还是耍计谋,他们都不会轻易放松对赵胜的警惕,并且必要时还得打压他一下,只不过这种打压要做的更加隐蔽才行。

…………………………………………………………………………………………………

宗室矛盾的波澜暂时归于了平静,但表面的热闹却一浪逐着一浪越发引人关注了。赵胜回到邯郸的第二天,赵王宫里大殿开启,百官向赵王、赵胜庆贺大捷以后,暗中的御前会议顺利的确定了赵国不冒头,尊齐国为合纵长的策略,随后即刻遣派使臣前往临淄表态。

两天后的吉日里,对楼烦人、匈奴人的受降仪式正式在王宫正殿开始,赵胜自然被赵王任命为了是仪程的主持,群胡首领进殿纳降表称臣,赵胜代赵王宣诏降表文,赵王与诸胡酋盟誓,颁发委任符印,其后设宴款待。

次日再次大集群臣,北征有功将领、士卒、阵亡将士皆受封赏,其中中流砥柱牛翦终于得到了他生平第一份三千户封邑和君号;受伤不轻、一时半会儿无法再戍边为将的赵奢则进亚卿,佐大司徒为佐贰,当了司徒署的二把手;其余将士也依次论功行赏。赵胜的赏赐自然也是少不了的,不过除了五千户增封实际赏赐以外,更多的只是加赠柱国一类的玄虚名号。

就这样热闹了几天,不知不觉的便到了八月下旬,虽然赵胜真正的心思一直在义渠那边,但在交通不畅、信息不通的情况下,义渠那边的事只能任由新任云中郡守朱晋和暗中特别颁下信符的范雎、冯夷他们临场发挥,而赵胜自己么,要是再不乖乖南下迎亲,恐怕老丈人魏王连吃他的心都有了。

先秦礼节在整个中国历史都是最为繁琐的,具体到结婚这件事,更是六礼繁杂,每一项都有许许多多的说道,特别是到了王室这一层更是不吝其烦,能折腾的一律折腾进去,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前五项啰嗦完,到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亲迎阶段,那说处可就更加多了去了。

亲迎之制,先秦各朝不同,夏亲迎于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