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 (第1/4页)

赵造在赵何面前玩儿的就是心理战法,他都七老八十的人了,又是赵何叔爷爷,说看着赵何长大一点都不过分,还能不知道赵何是那种优柔寡断的xìng格。现如今明面上是赵何的王位保卫战,事实上却是新旧两派的权力争夺战,赵造好容易把赵何这个金疙瘩握在了自己手里,怎么肯因为赵胜一封看上去想求和的信把赵何感动一把之后再拉回去?

政治斗争不是请客吃饭,虽然看不见硝烟,但到了关键时候同样要死人,赵造赔不起,也只能用绝杀的手段牢牢捆住赵何。赵何不管再怎么优柔寡断,对王位却是丝毫不敢放手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的xìng命。这样的情况之下他的神经想不敏感都不行。所以“撑犁孤涂”那事对他杀伤力自然很强,毕竟这牵涉到赵胜会不会对王位有兴趣。

在赵何看来,自己一趟河间之行就已经多少品出了些王位的三昧,当赵胜在云中坐拥十数万大军,手指一挥万众应诺之时怎么可能不产生些对君位的渴望。其实赵胜在被那个胡人称为“撑犁孤涂”时是什么表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事是不是真的发生了,如果没发生还好说,如果当真发生了,这么长时间了都没有人告诉过赵何一声,这就已经足够赵何心惊了。

赵造分寸拿捏得很好,说赵何要是不信可以去问赵俊,这意思就是有人证,绝不是胡说。可问题是这个节骨眼儿上赵何怎么敢当真去问赵俊?就算真把赵俊叫过来问上一问,赵俊能说什么?他除非是傻子才有可能承认发生过这事。道理不很简单么。发生了这样的事儿。你又在现场,为什么这么久了连提都没提过,是不是想拥护赵胜造反?然而赵造既然敢说的这么肯定,自然不可能是完全的无火之烟,就算赵俊再怎么否认。最终的结果还不是越来越让赵何疑心。

不管怎么说赵何也已经被这件事儿给套进去了,刚才看见吴广和赵造争论不休的时候多少还有些疑虑,这时候就连吴广都不吭声了,那他只能顺着赵造的思路去想了。手足无措的“这”了半天,脸sè由震怒之下的通红逐渐变成了惊惧之中的惨白。嘴唇一哆嗦,脱口说道:

“这,这可怎么办!”

着了……赵造斜斜的瞥了瞥一旁黑着脸不做声的吴广,再开口时却有装起了好人:

“大王,这事儿以老夫之见,当时平原君也未必当真有什么****之心,好听话谁不爱听呀。可问题是当时平原君是没机会。就算什么非分之想也只能过过耳瘾,现如今有了机会又会如何老夫可实在不敢说。再说大王这里还没怎么着呢,他便给大王来了这么一封信,大王难道还没看出来不成,这不摆明了是在叫开面儿的告诉大王他早就知道大王绝嗣之事么。

平原君既然早就知道大王绝嗣,要是当真忠心。又为何不好好的想办法从朝堂上淡出,反而又折腾出这么多事儿来?又是伐齐又是赈济河间的,虽说都挂着大王的名义,那还不是他的功劳,这不摆明了是让人看看他才是大赵真正的顶梁柱,大赵有没有大王都一样么?

大王,这些事不琢磨相互也扯不上关系。可琢磨琢磨却不是那么档子事儿,老夫实在是越想越心惊了。”

“赵胜。你,你……你其心可诛!”

在赵造偷换概念的推理之下。赵何果然越琢磨越不对味,心惊渐渐变成了愤怒,紧紧地捏住拳砰的一声砸在了御案之上,震得几面上的各种金玉用度登时哐啷哐当地一阵乱响,半晌才渐渐从暴怒之中稍稍冷静了一些,侧着头左右看了看赵造和吴广,愤然问道,

“王叔祖,太仆公,你们看此事应当如何处置?”

“老夫看么……”

“大王。”

没等赵造慢悠悠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一旁的吴广却已经走到预案之前对着赵何一躬身打断了赵造的话道,

“上柱国所言终究只是个人猜测,大王万万不可因为一时气愤乱了章法。云中那件事实在无法得知情形如何,如今的局面下也没办法去问赵俊、赵奢他们,所以只能存疑。而且就算有其事,那也未必当真是平原君有什么妄想,以此推测眼下的事实在证据不足。

目下最重要的并非收集平原君的罪证,那毕竟是鱼死网破的做法,不论谁胜谁负都非大赵之福。眼下第一件要做的应当是好好看看平原君这封信的真意。以老臣愚见,平原君此信言之切切,未必全像上柱国说的那样是在威胁大王。

不过正如上柱国所说,北征也好、伐齐也好,赈济河间也好终究都是使平原君权重之事,若是再任由其继续下去,不论平原君怎么想,大王也只能更是难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