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 (第1/4页)

所谓今rì有酒须尽欢,一朝把印令来行,这才是人生最得意处。虽说现在形势还没有完全稳定,赵国相邦……不对,应该是大燕相邦都没好意思开口要封邑,而且对大家管得稍微严了点,一时之间谁都不大敢放开了左手搂财右手搂美。但大家都坚信,等局势完全稳定以后,赵相邦……不对,应该是大燕相邦平原君也不可能天天都把神经绷那么紧。大家只要权势在手,早晚有一天能痛痛快快的财美大揽。纵意纵意。

当然了,大家都得好处也不能白了人家赵国人。再说人家赵国人也没乱要什么啊,只不过是把燕国那几十万养起来费劲的军队大部分裁撤了,然后再取仓廪里的粮饷供给赵国驻军罢了。

有人私底下说这是赵国想占领吞并燕国,这特娘纯粹是胡扯,你家要是占了别人家还会把管家权交给被灭的人家啊?再说了,外头又有秦楚韩魏各国在那里看着,赵相邦……不对,应该是大燕相邦敢跟那个二愣子燕王灭齐一样把燕国灭了么?

再再说了,把燕国的军队裁撤了有什么不好?又不是全部都裁撤,原先为了攻齐和防赵养了几十万上百万的军队,所耗费的粮饷根本就是个天文数字不说,还把几乎全部的劳动力都占了,别的事什么都干不了,就算赵国人不来,那不早晚也得大部裁撤么?怎么人家赵相邦……不对,应该是大燕相邦做了这件顺理成章的事就成要灭燕国的话柄了?

再再再说了,原先大燕的军队近百万,可人家赵国来的军队才有二十多万,撑死他们又能吃多少粮饷?剩下了那么多的粮饷对大燕是好事,对重新登上各大要职,手里掌控了资财调配权的宗室贵族们不也是……咳咳,这个不去提了。

你看看人家赵相邦……不对,应该是大燕相邦平原君这样做多仁义,可偏偏就有人不懂得好歹,不管是蓟都还是各郡县,自从赵军来了之后都发生了一些乱子,甚至还出了杀赵军夺铁兵的事儿,可人家纪律严明,对军内明令掳掠者杀、jiānyín者杀、暴虐者杀的强大赵军是吃素的么?刚刚当上各地官长,正需要烧上三把火立立威的卿士大夫们是吃素的么?刚刚提了不少薪俸,正要在新上司们面前好好表现表现的衙役们是吃素的么?

其实大家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赵国人不敢灭了燕国,但是肯定得要点好处,可就算要好处那也只会从积攒了二十年的公廪里拿。(_&&)他们要想捞足好处平平安安的退回赵国去,如何也不会去向燕国的宗室贵族伸手,只要大家的私人财产都没受到损失,在没能耐控制的情况之下谁还有闲心去管公廪被搬走了多少。

至于那些自以为对大燕忠心而闹事的人可就有点不明头了,他们也不想想绝大多数老百姓要的是什么。赵国人又不是异族的胡人,除了在战场上不得不杀人以外也没有在征伐中大肆杀戮惹起民愤,就算燕国全境暂时都被赵军占领了,只要他们善待燕国百姓,不去做把燕国人逼急了跟他们拼命的事,又会有几个人愿意抛下身家xìng命跟他们去做这些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勾当?所以……大家还是洗洗睡为好。说不准明天一睁眼,那些自以为忠义的贼寇们就已经全部被肃清。大燕重又四境平安了呢。

被燕王压制了许多年之后,终于再次扬眉吐气的燕国宗室贵族“英才”们恣意的狂欢着,没有人能听见,也没有人愿意去听已成傀儡的燕王姬职无声的哭泣。他们感谢赵胜。虽然内心之中也在希望赵胜带着他的军队尽快滚蛋,以免束缚了他们狂欢的情绪,但同时他们也巴望赵胜能在燕国多过些rì子,毕竟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原先只是在府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陡然被放出来掌握了大权之后,还是有对自己能力的自知之明的,他们需要一支强悍的力量保证他们顺利地吞噬掉燕国的所有权利。

他们之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不明白赵胜为什么要让他们上位,但对于他们来说权势所带来好处的诱惑却可以掩盖一切恐惧。他们要掌权。他们要防止燕王的逆袭,但同时他们又信心不足,所以他们只能暂时与赵胜绑在一起,即便明知这样做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名字——“卑躬屈膝、卖国求荣”也在所不惜……

燕国只乱了半个多月便渐渐恢复了往rì的平静。并没有人关心秦楚韩魏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手段压制赵国,促使赵军退出燕国去。当然了,在赵军全面控制燕国四境的情况下,就算有人关心这些事也没有用。毕竟隔着赵国和齐国,秦楚韩魏实在是太远了,从那里发出来的消息在很长时间内只可能被拥有完善情报系统的赵国占领军上层人物知道,所以燕国的士绅百姓也好。赵军绝大数将士也好也只能规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