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 (第1/4页)

何恒这话刚刚说完,就有大臣上前哭到:“陛下不可啊!不能听着妖人危言耸听,当年北魏武帝和北周武帝就是听信这等言语,断灭梵门,才落得凄惨下场,陛下万万不可自误啊!”

“正是如此,梵门如今深得人心,即使就如国师所言,于国于社稷有大危害,也不可直接灭之,否则必然有失民心啊!”诸多大臣同时劝道。

“陛下,万万不可啊!”朝堂里大半大臣同时跪下,祈求杨广万万不可灭梵。

杨广有些犹豫不决地看向何恒。

何恒冷眼扫视了一下诸多跪倒请求的大臣,然后对杨广进言道:“陛下也看见了,贫道仅仅说了一句不可姑息,就有这么多大臣出来替梵门说话,由此可见,梵门在百姓之中的影响力有多深。这等宗派不除,必将遗毒万世,它之奉求来世的蛮夷之说,更是会荼毒我华夏一族千秋万代,使百姓再无斗志,一味只求来世之福缘。”

说到这里,何恒无比慷慨激昂,目光坚定地看着杨广道:“为天下计,为万民计,为千秋万世子孙后代计,为华夏一族生存计,还请陛下忍一时之痛,成千秋不灭之功,灭此荼毒百姓思想的毒瘤!!”

杨广思忖了片刻,咬牙道:“不知国师有何想法,可解此毒瘤?”

何恒大喜道:“梵门虽是蛮夷宗门,但传入中原之地已久,根深蒂固,若想一时半会就根除之,实在不易。”

杨广点了点头,面色好看了许多,要是让他现在就下令,直接摧毁一切梵门事宜,他还真没有这个魄力,梵门在天下的影响力实在太深,稍有不慎就是天下皆反。

望着杨广的神色,何恒凛然道:“梵门荼毒万世,今虽不可灭,但却可以改正,将佛刹改为宫观,释迦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为德士,皆留发顶冠执简。以我华夏民众之数,不出几十载,必可彻底灭其蛮夷之习气,扬我中华正统!”

这就是宋朝那位著名的金门羽客林灵素对付梵门的方法,若不是他时运不济,差点就真的做到了前所未有的一道独尊之壮举。何恒现在把这个拿出来,却是要行釜底抽薪之举,把梵门“汉化”之,磨灭它的根基。

“陛下不可啊!”听闻何恒之言,群臣骚乱,仿佛疯狂劝阻着杨广,让其千千万万不要听信此语。

但是杨广却是面色坚毅道:“国师之言甚是有理,尔等无须再劝,朕已决定,采纳国师之计,对梵门分而化之。”

“陛下,不要啊!”有不少大臣绝望的看着杨广。

而石之轩等少数几人则是有些激动的凝视着杨广,眸中复杂而激动。

而何恒,他虽是这一切的提出者,但此刻却是十分平静的屹立着,仿佛一个无事人一般。

众人瞩目下,杨广蓦然站立而起,冷眼看向天外,轻声一喝。

第三十五章 静念禅院

“梵门本是蛮夷外道,入我华夏多年却不知悔改,难去蛮夷之气,朕不忍见之,故特下此令,欲以华夏之伟大文化去其蛮夷之气。即日起,大隋境内各郡县,一切佛刹改为宫观,释迦之名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为德士,皆留发顶冠执简,违者以谋逆之罪论处,不得有误。”

大业十年秋,隋帝杨广传下这一圣旨,天下顿时震动。

自汉以来,梵门流传入中原之地,再至五代十国,菩提达摩渡江而来,这一蛮夷教派在华夏之地早已根深蒂固,臻至鼎盛。

期间虽有一些帝王下令灭之,但却只是剪其枝叶,难伤其根本。

但杨广这一次却是与以往不同,以前的帝王灭梵,最多拆毁寺庙,砸掉佛像,焚毁经书,遣令僧人还俗。

而他这一次,看似没有动用这些暴力手段,却是在根基上瓦解着梵门。

一个宗派最根本的是什么?不是武功,不是财力物力,而是思想与文化,或者说信仰。

而杨广他这一次的灭梵,就是在瓦解着梵门的信仰,断其根基,这比任何手段都要狠毒。

要杀一个人容易,但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却是千难万难。同样的,一个势力即使再怎么强大,也最多为害一时,而一种思想却是可以荼毒千秋万世。

若是仅仅只是在物质层面灭梵,根本无伤大雅,只因天下信仰梵门的人实在太多,不可能断绝。

可一旦梵门连自己的佛陀,奉行的经文,这些事物都被禁锢更改,他的思想也就会逐渐荡然无存,或者说被“汉化之”,梵门将不再是梵门。

这就是何恒用心之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