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部分 (第1/4页)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北美票房在向着三亿美元迈进,英国票房进一步挺进了三千万英镑大关,而周边产品带来的效益,足足是电影票房本身的数倍之多。

电影上映三周后,就有一直盯着这条产业链的相关机构发表了大致的统计数据——仅仅在英美两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创造的总收益已经接近了二十亿美元!

作为金融和经济类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华尔街日报》对此展开了详细的分析。

“哈利波特的成功离不开品牌的成功塑造,众所周知,随着瑞恩的名声传遍全世界,本就有足够质量保证的《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形成了图书畅销品牌,而拥有了瑞恩作为支撑的这个品牌,获得了主流社会的认可,拥有了数之不清的支持者,甚至得到了全美教师和家长联合会的大力推荐。”

“这样以来,它再拓展其衍生品牌就显得手到擒来,其中瑞恩赋予了图书的形象权无疑是最有价值的环节,他在充满想象力的基础上,保证了系列的个性突出以及魔幻主题十分鲜明,运用他那被无数人称赞过的头脑,打造出了一个充满正义、善良、勇敢、能力突出的近似于哈利波特本人的超级品牌。”

“这种特殊的品牌,一方面能够让整个系列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能够让消费者在其中找到心灵情感的寄托和表达,完成更完美的自我体验,同时也会使相关衍生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信赖。”

“这有利于培养大批的忠实支持者,对他们可能产生终身影响,甚至传至一代又一代人,而哈利波特诞生的十多年无疑印证了这一点。”

“这也使得瑞恩围绕着多年建立的品牌形象,成功打造出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衍生品系列,彻底确定了哈利波特在市场上的地位。”

其实,虽然瑞恩主导了这个项目,也把握着整体计划的走向,但详细的工作都是由专业人士制定和执行,时代华纳和华特迪士尼在全产业链操作方面拥有丰富的成功经验。

从产业链方面来说,虽然今世哈利波特诞生在他手中,成功与宣传密不可分,但系列图书的质量有足够的保证,以充满想象力的魔幻背景和贴近青少年的心里设计赢得了广泛的支持,也为接下来其他版权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瑞恩想到这个系列的那天,为的就不是图书,而是包括电影在内的整条庞大的产业链。

这条产业链大的超乎人的想象。

银行业想要授权,以制作青年人喜欢的哈利波特信用卡……

保险业想要授权,在卖儿童保险的时候,相关说明上带有哈利波特的标记更能讨客户的欢心。

就连宠物市场上面,突然间都多出了不少猫头鹰,它们也成为了近期北美最受欢迎的动物……

很快,市场上的哈利波特系列产品就超过了一万种。

这跨界的商品热潮,自然引起了无数专家的分析,有不少人撰文声称,“如果后续的电影质量能够保证,在未来的十几二十年间,与哈利波特相关的产品,能带动20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还有人认为等到电影终结的时候,瑞恩本人最低能拿到100亿美元的分成收入。

“瑞恩卖的不是商品,而是梦想和创意。”

这是来自《纽约时报》头版头条上的报道,“我们可以称之为詹金斯效应!”

第五百二十五章短片计划

就在周边产品的大卖中,瑞恩离开了大不列颠王国,虽然最近媒体又开始炒作他实际上是个花花公子,与妮可等人之间怎样怎样之类,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再说了,只要那些言论过线,自然有相应的手段等着他们。

同样,妮可也对这些置之不理,身为迪士尼和派拉蒙的董事,她当然知道媒体都是些什么东西,也清楚该如何处理才对自己最为有利。

与瑞恩逐渐减少的电影宣传相比,她对典型的好莱坞生活更有兴趣,也很享受站在镁光灯下的生活,再加上身份地位的保障,也足以使得她在任何一个剧组都拥有重要的话语权。

新年过后不久,只做了点映的《红磨坊》全面登陆院线,这部妮可占据了一多半投资的电影,也正式启动了繁忙的宣传旅程。

“没有法律,没有限制,只有一条规则,永远也别坠入爱河!”

波音客机的小型影院里,妮可没有看银幕上放映的《红磨坊》,而是托着下巴,看向了瑞恩,“知道吗,这句台词是我特意让编剧加入到里面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