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部分 (第1/4页)

三皇子点头,拦着小药童肩膀,道:“娇娇,这次多亏你了,要不是你孤身涉险,这次我就彻底完了。”

扮作小药童的刘月娇微微一笑,道:“我不过是跑跑腿,真正出力的是公主殿下。要不是她力劝大王,这事也未必能成。”

“雅儿自来是好的,”三皇子欣慰的赞了句,问她,“这次之后,咱们手里还有多少银钱?”

“都没了,”刘月娇轻叹了口气,道:“我把雅兰坊所有的产业都卖了,除了路开支,余下的都尽数给了辽国大王。”

三皇子沉了脸,道:“雅兰坊加起来起码也值好几十万贯,他竟然全都拿了,实在是贪婪无度。”

“殿下别气,”刘月娇道:“只要能过这一关,以后咱们也还是能赚回来的。”

三皇子怜惜的抚了抚她脸颊,道:“只是要辛苦你了。”

刘月娇温柔一笑,余光瞄见太医过来,便略微后退半步。

三皇子转了身,温雅的略一颔首,道:“如何了?”

太医捋了胡子,道:“没有大碍,只是娘娘才刚受孕,身子一时不能适应,过两日便好了。”

“有劳了,”三皇子略一拱手。

太医点头,转身出门。

刘月娇撅了嘴,瞪眼三皇子。

三皇子揽过她肩,温柔亲了下她额头,低声道:“不过是做戏儿,这你也当真?”

刘月娇转怒为嗔,背起药箱,疾步出门。

第五百八十五章 争上风

转眼入了二月,边关来报,开春以来辽人屡次冒进,虽及时驱逐,但秧苗破坏严重,再行播种已误了时息。预计收成将只有往年的一两成。

皇帝勃然大怒。

边境屯兵,本就需大批粮草。

往年边关自己还能解决一部分,而今年就只能靠内陆补给,这不但给内陆造成粮食短缺的压力,还有人力船只等的消耗。

皇帝冷声责问群臣,可有良策。

徐仆射看了眼闭目不言的程仆射,垂下眼。

作为两大宰相之一,他很清楚本国不以武力论长,若要与辽人硬碰,损失的怕不止这么一点。

大皇子而今最迫切立功,立刻跳出来,扬言要去给辽人个教训。

皇帝很欣慰,儿子这般有血性,以后定然不会是个怂的。

只是这事事关重大,不能仅凭一时热血便决定下来。

皇帝安抚了大皇子,道:“诸位以为呢?”

皇帝虽然这么问,眼睛却一直盯着程徐二位。

这样一来,两人也就不能装傻充愣。

程仆射表示宜以和为贵,派人过去安抚一下,若是有什么困难,作为世代联姻的邻国,自然不会袖手。

徐仆射复议,并可有可无的添了两句,算是发言。

但这番话在那些擅武的眼里却是示弱,立马表示反对,枢密院副指挥使更是跳起来反驳,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公主才嫁过去半年,他们劫掠不算,还毁我秧苗,灭我百姓希望,这等恶劣行径,必须要教训一顿,才能让他们长记性。

以门下省代表的主和立刻反驳,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若要打仗,大军还没开拔就需几十万贯,一场仗打完,国库起码空了一半以上。

一点耕苗和大半国库,到底是意气为重,还是国力兴旺更重!

何况大胤乃是泱泱大国,大国就该有大国的气度,怎可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动干戈。

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大有只要开打,便是要亡国的意思。

武将气得脸膛涨紫,但他们素来不擅口舌之争,怎会是擅长口诛笔伐的文人对手。

好在他们这边有大皇子撑着,两位仆射多少都给几分薄面,便是不占上风,也没落败下来。

皇帝耳听两派争论不休,却迟迟没有定论,不由脸颊抽搐。

如此僵持几天之后,皇帝待到下朝,便留了两位仆射以及枢密院两位正副指挥使,至酉末才出宫。

当晚,徐仆射便前去三皇子府,戌时将近又急忙赶往皇宫。

翌日,便有诏令颁布,任三皇子为安抚使前往边关,安抚一众百姓。

这令一出,主和的文官们扬眉吐气,志得意满。

但对于大皇子来说,就是与自己争位的眼中刺再次崛起,他绝不能容忍。

当即,他召来手下心腹密探。

翌日,便有朝官奏本,两国邦交乃是大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